华夏族上古神话人物、火神 祝融( 五 )


华夏族上古神话人物、火神 祝融

文章插图
黄帝祝融发明的“击石取火”,使人不再为保存火种发愁,这就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产生活 。因火又是红色的,所以后世人都把祝融称为“赤帝” 。祝融因为教会人类使用火,人们对祝融都非常之崇拜,但水神共工看不过眼,心想世界万物离不开水,为什幺人类只崇拜祝融,而不崇拜自己,越想越气愤 。于是集四湖五海之水沖向崑仑山,把崑仑山上的圣火浇灭,顿时全世界漆黑一片 。祝融得知非常愤怒,骑上火龙,与共工大战起来,水始终是往低处流,洪水从崑仑山下落下来,祝融乘机发起进攻,把共工烧得焦头烂额 。共工输得不顺气,一气之下撞向不周山,谁知不周山是天柱,天柱给撞断了,天也塌下来,给世界万物带来灾难,于是就引来女娲补天的故事 。按今天的话来说这可以说是女娲补天的前传 。另一说法,伏羲死后共工作乱,黄帝派祝融平叛,虽然打败了共工,但没有杀死所有共工氏成员,黄帝杀了祝融 。后由他的弟弟吴回担任火正官,依旧称祝融氏 。出处考证大致说来,祝融氏是神农氏时代,或者早在伏羲氏时代出现的一个以善于取火管火用火而闻名的部落,并逐渐迁移到南方生活,对中华先民用火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到五帝时代,“祝融”又因此被用作官职名称,其实更準确地讲应该是一个行业名称 。《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 。《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这是古人对“祝融”一词的解释 。“祝”字在甲骨文的字形,像一个人跪在神前拜神、开口祈祷,其本义指男巫,是祭祀时主持祝告的人,引申用来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 。“融”字是个形声字,从鬲,虫省声 。鬲是古代一种烹饪器 。“融”字的本义是炊气上升,引申为长久、明亮、通达、流通、显明、昌盛、和乐、恬适、和煦、暖和等义 。所以,“祝融”一词表示在炊器旁用火,给人们带来希望的人,是掌管用火的人 。在现代人自来,用火是一项很简单的技术,但在远古时期,用火併不简单 。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发现,在一期文化(距今约8000年)的4座房址内出土有红烧土块、陶器及最早的彩陶製品,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取火用火 。在二期文化(仰韶早期,距今6000年)的156座房址中,均出现了圆形和瓢形灶炕,并有保存火种的火种罐 。这说明,中华先民很早就掌握了人工取火、保管火种和用火技术,但由于早期的房屋离不开草木建筑材料,一旦失火,危害极其严重 。所以早期的中华先民还没有在房内用火的习惯,只有进一步了解火的性质,掌握了更加全面的用火技术以后,才敢于在房内用火 。发展提高用火技术正是祝融氏部落的传统 。大地湾f301为一座近似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遗存,属于仰韶早期半坡类型,集中展示了先民取火、用火、保存火的方法 。该房址出土石斧、石刀、骨锥、陶纺纶、夹砂粗红陶罐、细泥红陶罐、瓶、碗、杯等以及彩陶罐、骨匕、骨针、骨锉、蚌壳、兽骨等50多件器物,说明人们日常生活全部在室内进行 。经碳14测定,距今6000多年 。石刀、骨针、蚌壳均穿孔,说明已熟炼掌握了钻孔技术 。石斧、骨锥、骨匕、陶锉、骨针之类,可见有这些工具钻木取火是毫无问题的 。该房址门向西北,门道开在西壁中间 。室内靠近门道处,有一口径为1.12米的圆形灶坑,接近门道处有一地穴开一直径0.3米的通风洞直通入灶坑内,并在对準通风洞的另一壁开一直径为0.25米、深0.31米的洞穴,内置一夹砂粗红陶罐,作为存火种之用 。门道由3级台阶组成,绕灶坑两侧可直通入室内 。如此设定灶坑作用有三:一是利于防止野兽侵袭 。当时周围是原始大森林,野兽出没,对人威胁很大 。晚上人们休息入睡后,野兽出没 。当它来到房屋门口,见到一大堆火就会被吓跑了 。二是门口通风,并且灶坑置有通风洞,火不仅容易燃烧,而且火势旺 。三是门口有火,能够防止冬天冷空气入内,不但房内温度高,而且暖和 。由此可见,灶坑相当複杂,在当时是房屋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了它,房屋才成为人们温暖的家 。发展如此複杂的灶坑设施并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这应该就是祝融氏事迹广为流传的原因所在 。也就是说,祝融氏的贡献在于,最终把火引入了人们的住房内,使住房变成了温暖的家 。《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 。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屈原的《天问》中就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的句子 。这则故事可能反映的正是祝融氏开创人类在房内用火的事实 。“烛”字与“祝”同音,“龙”字读音则与“融”相近,“烛龙”可以视为“祝融”的谐音词,或同名异写之词 。在抹布看来,烛龙的形象就是黑夜里亮着火光的房子 。远古时期,人口稀少,人们的住房也比较分散,每当黑夜降临,人类的居住区完全隐藏在黑暗之中,只有一个个透着闪闪火光的房门凝视着行人,背后是无边无际的黑夜,如长龙一般 。只要把这个形象放大,就变成了“其瞑乃晦,其视乃明”的烛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