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蒲松龄 口技( 二 )


好:形容很不错的样子 。形容词 。
渐:缓缓的
窃窃:偷偷 。
既而:不久 。
铿铿:声音响亮 。
了了:清清楚楚 。
有:通“又” 。
俱:都 。
效:见效 , 有效 。
寒暄:嘘寒问暖 。
喜:通“嘻” 。
坐:通“座” 。
反:通“返” , 返回 。
窥:偷偷地看 。
俄:顷刻 。
迢迢:千里迢迢 。
曼:柔美 。
苗裔(yì):后代 。
译文村里来了一个年轻的女人 , 大约有二十四五岁 。她带着一个盛药的皮囊 , 到这里来行医看病 。有的人去找她看病 , 她自己不能开药方子 , 要等到晚间问一问各位神仙 。晚上 , 她把一间小房子打扫得乾乾净净 , 把自己关在里面 。大伙儿围绕在门视窗 , 斜着头侧着耳朵静静地听 , 只听里面在小声私语 , 谁也不敢咳嗽一声 。屋里屋外 , 黑洞洞的一片 , 没有一点动静 。大约到半夜的时候 , 忽然听到门帘微动的声音 。女子在屋里说:“九姑来了吗?”一女子回答说:“来了 。”又问:“腊梅也跟着九姑来了?”好似一个丫头的声音 , 说:“来了 。”三个人话语间杂 , 唠叨起来没个完 。过了一会儿 , 又听到帘钩饊动的响声 , 女子说:“六姑来了?”接着听到几个女子杂乱的说话声:“春梅也抱小郎君来了吗?”一个女子说:“这个顽皮的小家伙 , 怎幺哄也不睡 , 定要跟来 。身子有百十斤重 , 背着真累死人 。”马上又听到女子殷勤的接待声 , 九姑的问讯声 , 六姑与姊妹们的寒暄客套声 , 两个丫头的互相慰劳声 , 小孩儿的嘻闹声 , 一齐嘈嘈杂杂地传出来 。就听女子笑着说:“小郎君倒很喜欢玩耍 , 老远的抱了个猫儿来 。”接着说话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 。门帘又响了一声 , 满屋里都喧譁起来 , 说:“四姑来得怎幺这样晚?”听到一个女孩子细微的声音 , 说:“路足几千多里 , 我同阿姑走了这幺长时间才到 。阿姑走得太慢了 。”于是各人问寒问暖的声音 , 移动座位的声音 , 招呼着加座的声音 , 各种声音并作 , 喧闹满屋 , 有一顿饭的工夫才静下来 。接着就听到女子问病求药的声音 。九姑说当用人参 , 六姑认为当用黄芪 , 四姑说该用白朮 。协商一会儿 , 听到九姑叫人拿笔墨砚台来 。不久 , 听到摺纸的刷刷声 , 拔下笔帽扔到桌子上的丁丁声 , 隆隆的研墨声 。接着就听到把笔投到桌几上的碰撞声 , 抓药包纸的苏苏声 。过了一会 。女子掀开门帘 , 招呼着病人的名字 , 把药包和药方一起递了出来 。她转身入室后 , 立刻听到三位姑娘作别的声音 , 三个丫头的道别声 , 小儿哑哑的叫声 , 小猫儿的呜呜声 , 又一时并发起来 。九姑的声音清晰悠扬 , 六姑的声音和缓苍老 , 四姑的声音娇滴宛转;以及三个丫头的声音 , 各有自己的特点 , 听着完全可以辨别得清楚 。大家感到很惊讶 , 认为真是神来了 。回家试试药方 , 也并不灵验 。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口技 , 特意借这种方法卖药罢了 。但她的口技水平 , 也真够高超的了 。以前 , 朋友王心逸曾讲过:他在京城时 , 偶尔从集市上经过 , 听到一阵管弦音乐的声音 , 围着看的人好像一堵墙 。他到跟前一看 , 是一位少年 , 用优美的声音在演唱 。他手中并没有乐器 , 只用一个指头按着脸颊 , 一边按一边唱 , 听起来铿锵有声 , 与弦乐没什幺差别 。也是口技者的后代啊 。简评口技 , 一作“口伎” , 或“口戏” 。有关口技的表演 , 明清人多有记述 , 不乏绘声绘色、穷形尽相的生动描写 。林嗣环早生于蒲松林三十余年 , 其《秋声赋自序》(收录在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中)一文 , 与金圣歎之笔调略同 , 因文字灵动而被选入中学课本 。清末平步青《霞外攟屑》卷七有“口技”一则 , 载录有关口技文字就包括林嗣环、蒲松林所撰写者 , 后加感叹说:“一口技耳 , 写之各有胜场 , 后出者较工 , 小品岂可易言 。”的确 , 蒲松林此作将口技表演蒙上一层求医卖药的面纱 , 更饶趣味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