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李忱( 五 )

今内蒙古白城子)节度使 。自此之后,朝廷都选用儒臣替代贪暴的边将,安抚党项百姓 。由此党项遂安 。当时,南山、平夏党项久未平定,李纯颇为厌倦用兵 。大中五年(851年)三月,李忱接受宰相崔铉的建议,命白敏中充招讨党项行营都统、制置等使,及南北两路供军使兼邠宁(今陕西彬县)节度使 。四月,白敏中率军赴宁州(今甘肃宁县) 。十日,定远城(今宁夏平罗南)使史元击破平夏党项于三交谷(夏州境内,今内蒙与陕西靖边交界地区) 。白敏中奏称平夏党项平定 。八月,白敏中奏称南山党项请降 。当时用兵年久,李忱因国用不足,便下诏赦免南山党项,使其安于本业 。经济大中五年(851年)二月,李忱任命户部侍郎裴休为盐铁转运使 。自太和(827年-835年)以来,每年运江淮米不过四十万斛,沿途吏卒侵盗,以及沉没,运达渭仓(今陕西潼关北)的还不到二十万斛 。裴休得知其弊端,就任后,立漕法十条,派官员整治漕运,每年运米至渭仓一百二十万斛 。文化李忱曾令崔龟从、韦澳、李荀、张彦远撰《续唐历》二十二卷,至大中五年(851年)七月修成 。《续唐历》止于唐宪宗朝,以补柳芳《唐历》之阙 。李忱又曾命宰相崔铉、学士崔瑑、薛逢编撰《续会要》四十卷,续编德宗到宣宗年间的史事 。至大中七年(853年)十月修成 。法律大中七年(853年)五月,左卫率府仓曹张戣集中法令条文相类似的条目一千二百五十条,分为一百二十一门,取名《刑法统类》(亦称《大中刑法统类》、《大中刑律统类》),献上朝廷 。《大中刑法统类》开创了《刑统》这种刑事法律彙编的编纂体例;其特点是,将与刑律有关的敕、令、格、式等均附在律文之后,从而便于查找使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对于五代和宋朝立法技术有重大影响 。外交大中元年(847年)六月,李忱以鸿胪卿李业为册黠戛斯可汗使,持节赴黠戛斯册封其王子为英武诚明可汗 。大中二年(848年)三月,日本国王子入唐朝贡,献方物,李忱设百戏及盛宴接待,赠宝器音乐 。大中七年(853年),日僧圆珍等乘唐商良晖船入唐求法,历温台至福州 。大中十年(856年)十月,安西回纥庞勒可汗遣使入贡 。十一月十二日,以卫尉少卿王端章为册回纥可汗使,拟册封庞勒为怀建可汗,但因黑车子拦截而未成 。大中十二年(858年)二月,渤海王大彝震卒,立其弟虔晃权知国务 。李忱诏以虔晃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册为渤海国王 。人物评价总评李忱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为座右铭 。他将《贞观政要》书于屏风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读 。他处理天下事务,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其大中年间所施之政,直到唐亡,尤被入称颂,时称为“小太宗” 。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李忱

文章插图
李忱像由于李忱在位时之年号为大中,故史家以“大中之治”称之,并且将大中之治比作汉朝的文景之治,将唐宣宗比作唐太宗和汉文帝一样的明君 。唐太宗以及他一手开创的贞观之治开启了唐代的盛世,而宣宗李忱的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贞观之治来形容,可见其不凡之处 。二十年来的政治斗争经验锻鍊了他的权谋智略,流落民间的非人待遇使他更加了解民间疾苦,这些都在李忱登基之后表现出来 。李忱在私事方面是极端的自律,甚至可以被称之为偏执 。但他身上还有很多其它的优点,诸如多才多艺、生活节俭、喜爱读书等等 。历代评价李恆:此吾家英物,非心惫也 。刘昫:①当时以大中之政有贞观之风焉 。②臣尝闻黎老言大中故事,献文皇帝器识深远,久历艰难,备知人间疾苦 。自宝曆巳来,中人擅权,事多假借,京师豪右,大扰穷民 。洎大中临驭,一之日权豪敛迹,二之日奸臣畏法,三之日阍寺詟气 。由是刑政不滥,贤能效用,百揆四岳,穆若清风,十余年间,颂声载路 。上宫中衣浣濯之衣,常膳不过数器,非母后侑膳,辄不举乐,岁或小饥,忧形于色 。虽左右近习,未尝见怠惰之容 。与群臣言,俨然煦接,如待宾僚,或有所陈闻,虚襟听纳 。旧时人主所行,黄门先以龙脑、郁金藉地,上悉命去之 。宫人有疾,医视之,既瘳,即袖金赐之,诫曰:“勿令敕使知,谓予私于侍者 。”其恭俭好善如此 。……而帝道皇猷,始终无缺,虽汉文、景不足过也 。惜乎简藉遗落,旧事十无三四,吮墨挥翰,有所慊然 。③李之英主,实惟献文 。粃粺尽去,淑慝斯分 。河、陇归地,朔漠消氛 。到今遗老,歌咏明君 。④当大中时,四海承平,百职修举,中外无粃政,府库有余赀,年穀屡登,封疆无扰 。孙之翰:宣宗久居藩邸,颇知时事 。故在位十三年,尚俭德以恤人隐,谨法令以肃臣下,恩厚宗室,礼重宰辅,至微行以察取士得失,焚香以读大臣章疏,诚好德之君也 。然知为君之小节,而不知其大节 。懿安太后,嫡母也,不能尽礼事之 。及致暴崩,为世所骇 。白敏中乏济时之才,功德无闻 。令狐綯复容子纳贿,有紊时政 。故懿宗朝,谏臣疏綯之罪曰:大中威福,又欲行于今日 。当时事可知也 。其河湟归顺、夷夏粗安,盖承武宗用德裕经营天下事,威令已盛而然也 。不然,宣宗用敏中辈,于时事有何经画哉!至宠爱次子,不定长子储位,裴休奏请,则曰:若立太子,便是闲人 。此尤见昧人君之大节也,卒致内臣争立嗣君,几至于乱 。是宣宗区区为善,止于小节尔 。欧阳修:宣宗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 。呜呼,自是而后,唐衰矣!司马光:①宣宗少历艰难,长年践祚,人之情伪,靡不周知 。尽心民事,精勤治道,赏简而当,罚严而必,故方内乐业,殊俗顺轨,求诸汉世,其孝宣之流亚欤 。②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范祖禹:①宣宗之治,以察为明,虽听纳规谏,而性实猜刻 。虽吝惜爵赏,而人多侥倖 。外则藩方数逐其帅守而不能治,内则宦者握兵柄、制国命自如也 。然百吏奉法,政治不扰,海内安靖几十五年,继以懿僖不君,唐室坏乱,是以人思大中之政为不可及 。……若宣宗,岂不足为贤君哉!②宣宗抉擿细微,以惊服其群臣,小过必罚,而大纲不举 。欲以一人之智,周天下之务,而不能与贤人共天职也 。譬如廉刻之吏,谨治簿书期会,而不知为政 。特一县令之才耳,岂人君之徳哉!③宣宗视辅相之臣,礼貌虽恭,而实防之如遇胥吏,惟恐其欺也 。拘之以利禄,惮之以威严,故所用多流俗之人,而贤者不能有所设施 。白敏中、令狐綯之徒,崇极将相,持宠保位或十余年,其相如此,则其君之功烈亦可知也 。陶宗仪:精于听断,复以行书称 。孙承恩:法无偏颇,志尚勤俭 。惜赏慎官,好贤纳谏 。我思大中,亦汔小康 。忌刻害治,卒以弗昌 。李贽:英甚!李廷机:宣宗威命重,中外两安康 。王夫之:①德、宣二宗,皆怀疑以御下者也,而有异,故其致祸亦有殊焉 。……宣宗则恃机警之耳目,闻一言而即挟为成心,见一动而即生其转念,贤与奸俱岌岌不能自保,唯蔽以所不见不闻,而上蠹国、下殃民,徼倖免于讥诛,则无所复忌 。虽有若陆贽之忠者在其左右,一节稍疏,群疑交起,莫敢自献其悃忱 。其以召乱也缓,而一败则不可复救矣 。②小说载宣宗之政,琅琅乎其言之,皆治象也,温公亟取之登之于策,若有余美焉 。自知治者观之,则皆亡国之符也 。……宣宗役耳目,怀戈矛,入黠吏之囮,驱民以冻馁,其已久矣 。③夫宣宗之于吏治,亦勤用其心矣,徒厚疑其臣,而教贪自己 。彭定求等《全唐诗》:恭俭好善,虚襟听纳 。大中之政,有贞观风 。每曲宴,与学士倡和;公卿出镇,多赋诗饯行 。重科第,留心贡举 。常微行,采舆论,察知选士之得失 。其对朝臣,必问及第与所试诗赋题 。主司姓氏,苟有科名对者,必大喜 。或佳人物偶不中第,必叹息移时 。常于内自题乡贡进士李道龙云 。蔡东藩:观宣宗之复河陇,未始非一时机会,遣将四出,不血刃而得地千里,天子御延喜楼,亲受河陇人民朝谒,反夷为夏,易左衽而为冠裳,岂不足雪累朝之耻,副万民之望?时人号为小太宗,良有以也 。然版籍徒隶强藩,田税未归司计,有克复之名,无克复之实,终非尽善尽美之举 。即如大中政治,亦不过粉饰承平,瑜不掩瑕,功难补过,甚至以立储之大经,不先决定,及驾崩以后,竟为宦竖握权,视神器为垄断之物,英明者果若是乎?崔瑞德:宣宗之治不以採取有革新精神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措施而见称于世,虽然有许多问题要着手解决 。个人作品文学作品名称《百丈山》《吊白居易》《幸华严寺》《重阳锡宴群臣》《题泾县水西寺》《瀑布联句》《句》(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