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妖( 二 )


服妖

文章插图
明代服饰 其实这位官员的慨叹是多余的 。“服妖”的出现,与其说是对传统的反叛,毋宁凸显了城市繁荣之后的商业社会的一种特质 。如果说明代“服妖”的特徵是求丽斗豔,其推动者是市井小民,那幺清代的“服妖”则恰好相反,变成以“寒乞”为时尚,而其推动者则是贵胄子弟 。近人李孟符着《春冰室野乘》记载,自光绪中叶以来,京城的王公贵族“皆好作乞丐装” 。他亲眼见到一个少年“面黧黑,袒裼赤足,仅着一犊鼻裤,长不及膝,秽黑破碎,几不能蔽其私 。脚蹑草履,破旧亦如之”,可是其侍从竟有“戴三品冠者”,后来洗了一把脸,又显出“白如冠玉”,原来此人居然是某王府的贝勒,着的是煤灰涂面的“时世妆” 。李孟符向朋友打听,这才知道这种以寒乞为时髦的“时世妆”已在京城贵人中广为流行 。后来身经庚子之乱的李孟符不禁感叹,这种“服妖”实为神州陆沉之预兆 。
服妖

文章插图
清代服饰明清两代“服妖”风尚各异,实质则一,均为人们对服装求新求异心理的一种反映 。按照中国传统观念,衣冠关係人伦风俗,所以要设定种种条条框框加以限制,但所谓物极必反,限制得越厉害,反弹得越激烈,“服妖”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将服饰的功能看得简单一些,对下民的穿着打扮轻易不去干预,又哪里会有“服妖”的市场呢?----------------------------------------------------------------------------------------------------------------------------------明初洪武元年(1368)的某一天,都城南京,风和日丽 。一群不知深浅的军人、城市游民,将靴子的高帮截短,并用金线作装饰,足蹬短靴,穿着鲜艳华丽的服装,聚在一起,蹴鞠玩耍 。突然,街上蹿出一帮公人,一把铁链,将这些人锁住,带到五城兵马司 。经上报朝廷,这些人均被卸了脚 。朱元璋建国安邦之初,恢复唐代的衣冠制度,不同等级的人的服饰,不能混同 。无论服饰怪异,还是在街上游戏,均会被治以重罪 。南京街头的那一群倒霉蛋,图一时兴致,触犯朝廷大法而被砍了脚,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那些人如果晚生若干年,他们的脚也不至于被卸掉 。万曆年间,一位闲居乡间名叫李乐的官员,进了一趟城,突然惊奇地发现,满街走动的生员秀才们,全是红丝束髮,嘴唇涂抹红色脂膏,脸上抹着白粉,还用胭脂点缀;身穿红紫一类衣服,外披内衣,一身盛妆艳丽若妇人 。李先生感慨万千写诗道:“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儘是读书人 。”李先生实在是有点大惊小怪,明代的服饰等级制度自创立起就不断有人违例穿戴,到永乐年间更是时有所见,北京出现越礼戴“圆帽匦头”的人 。成化以后,服饰式样翻新,不分男女,面料也日渐奢华,官方的服饰禁令已是烂倒至极,人们的穿戴不仅敢于僭礼越分,而且争奇斗豔出现令时人惊骇的现象,以至于被称为“服妖” 。
服妖

文章插图
“服妖”的服饰突出的就是一个“奇”字,男女错位,男穿女服,女着男装 。富家公子服装“大类女妆,巾式诡异”,妇人衣服却如文官,裙则如武官 。-----------------------------------------------------------------------------------------------冯梦龙在《古今谭概·怪诞部》“异服”条记载:“进士曹奎作大袖袍,杨衍问日:‘何须此’?大奎日:‘要盛天下苍生’ 。衍笑日:‘盛得一个苍生矣’ 。今吾苏遍地曹奎矣” 。(曹奎的奇装异服在当时显得与众不同,故而杨衍有此一问,而冯梦龙的“今吾苏遍地曹奎矣”一句就点明了当时着奇装异服的人数之多;沈德符在《万曆野获编》中把这种奇装异服的行为称为“服妖”:“(张献翼)至衣冠亦改易,身披彩绘荷菊之衣,首带绯巾,每出则儿童聚观以为乐”,“同时吴中有刘子威,文苑耆宿也 。衣大红深衣,遍縭群鹤及獬豸”,“此皆可谓一时服妖”杨慎“胡粉傅面,作双丫髻插花,门生舁之,诸妓捧觞,游行城市,了不为忤”· 。杨慎的打扮更为“新潮”,竟然作女性髮式,且涂粉插花 。这一群体的行为方式不可不谓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