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在安徽最后一批通公路、通电的山区——省城医生夫妇带着女儿去驻村( 三 )


这也引发了徐晓婵对这身白大褂背后更深意义的思考。回来以后,她写下了一系列思考和建议。她总结,皖南山区村医流失严重,有些乡卫生院只有三四名医生,诊疗设备也较少。慢性病患者大多对疾病认识不足,拖成大病之后,费用就成了大问题,预防很重要。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对疾病认识也比较局限,缺乏全科医生。
“因此,医疗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需要人才,目前培养出的乡村医生,与理想的全科医生差距巨大。但是,受限于各种因素,得先做到‘有’,才能进一步追求‘优’。”徐晓婵表示,院校直接定向培养是一个好方法,但医学是一门知识量大、精细复杂的学科,乡村地区疾病表现更为复杂,治疗有难度,所以村医这个身份很难吸引年轻人。
“既然可以施行‘县管乡聘村用’,为何不能乡聘乡用?”她提议,可以将新培养的村医全部纳入到乡镇卫生院编制,村卫生室由卫生院统一管理,医护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相互流动,同时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规范管理及帮扶力度。
张建明也呼吁,建立常态化巡诊制度,将周边几个偏远人少的村“捆绑”为一个区域,安排专人定期巡诊。
根据统一安排,村医驻村期间,还要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一名合格的村医。目前,徐晓婵手把手带教的新聘村医胡新莲已到岗一年。张建明也培养了两个年轻徒弟。
据了解,“百医驻村”结束后,安徽省还有“千医下乡”“万医轮训定向培养”等举措,年轻村医在未来将发挥重要作用。
“乡村医学事业要发展,年轻人很重要。如何耐得住寂寞是一个问题,只有克服了这个,才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乐趣和意义。”徐晓婵说。
(实习生韦慧敏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