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疫苗接种 众志成城筑长城( 三 )


在接种点,杨向红从8时一直持续工作到22时左右,日均接种新冠病毒疫苗500剂左右。从拆取注射器到按压棉签,杨向红一天下来要进行500次左右的90°转体动作,重复抬举胳膊500次左右,最后附加500次左右的留观与注意事项告知。“坐得久了,站起来腰都直不起来,同事们好多都成了‘机械手’,每个人的手臂和手像机器一样,按固定程序抓取、操作,完全伸展开手掌都显得费劲。”杨向红说。
近段时间以来,在我省7500余个接种台旁,工作着4.4万余名医务人员和1.1万余名保障人员,他们始终坚守一线,努力付出和无私奉献,使得全省的疫苗接种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清晨,眼里布满血丝的介休市城关乡卫生院院长刘勇与同事早早地就来到了工作岗位。收拾桌子、穿上制服、清点疫苗……自全面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人群接种工作以来,介休市各接种点医护人员连轴转,城关乡卫生院全院20余名医护人员加班加点,接种疫苗的群众包括乡里10个村的村民、周边居住的居民以及外来的流动性人员,接种任务十分繁重,最多的一天接种了1100余针次。“每一针都不能马虎,每一剂接种都责任重大,必须精准谨慎。”刘勇道出了所有医护人员的心声。
在阳泉师专体育馆临时接种点,平定县医疗集团副理事长、县医院副院长欧阳兰手举话筒,站在通往接种区的门前,一遍遍向排队等候的群众耐心讲解有关本次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大家注意啦,本次接种的安徽智飞疫苗,需要打3次。今天打的是第一针,之后间隔一个月打第二针,再间隔一个月打第三针……”欧阳兰大声说了一遍又一遍,嗓子都沙哑了。“等候打疫苗的群众那么多,不能让大家着急!”欧阳兰说。
做梦都在打电话,都是为了每一位社区居民“应接尽接”
“您好,我是社区工作人员,您新冠病毒疫苗第二针打了吗?如果没有的话,请您尽快接种。”这样的话语,太原市杏花岭街道办事处山医大二院社区主任王慧卓和同事们每天都要重复几百遍。她的同事贾文涛晚上做梦说梦话还在打电话呢。
从去年年初疫情发生开始,社区工作人员身份几经转变,从守门员到快递员、从普查员到防疫员、从宣传员到话务员,他们和白衣战士并肩,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一起守卫着“山西阵地”。
连日来,为了不让已经接种了第一针疫苗的市民错过第二针接种时间,各地社区的工作人员不仅通过微信群发布通知,还变身“话务员”,通过电话精准找人,逐一提醒。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每一位社区居民“应接尽接”。
6月21日上午,在临汾市尧都区水塔街办事处疫苗接种点,临汾市卫健委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4名志愿者身穿红色马甲,为前来接种疫苗的群众提供体温测量、信息登记等服务。临汾市卫健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翟瑞介绍说:“从6月20日起,志愿者团队连续1周每天派出3名志愿者加入到水塔街办事处疫苗接种工作中,在传承志愿服务精神的同时,也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疫苗接种工作贡献力量。”
连日来,随着太原市杏花岭区鼓楼街道接种人数递增,半坡西街社区第一时间组织5名志愿者前往半坡东街党群中心、文殊寺等接种点开展服务。信息员侯淑丽、董南西在每一位居民接种疫苗前对其接种信息进行核实,保证每一针疫苗接种信息准确无误。有一天,接种点来了5位从湖南怀化过来的建筑工人,由于他们第一针都是在怀化接种,核实建档时间较长,有些居民开始询问是什么原因排了这么久还没轮到自己,侯淑丽耐心解释:“异地居民建档时间较长,但是每个人的信息都必须核实好。还请大家耐心排队等候,保证每个居民都能接种上疫苗。”真诚赢得了居民的理解,队伍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