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 二 )


PTN

文章插图
PTN网路架构PBT技术的显着特点是扩展性好 。关掉MAC地址学习功能后 , 转发表通过管理或者控制平面产生 , 从而消除了导致MAC地址泛洪和限制网路规模的广播功能;同时 , PBT技术採用网管/控制平面替代传统乙太网的“泛洪和学习”方式来配置无环路MAC地址 , 提供转发表 , 这样每个VID仅具有本地意义 , 不再具有全局唯一性 , 从而消除了12bit(4096)的VID数限制引起的全局业务扩展性限制 , 使网路具有几乎无限的隧道数目(260) 。此外 , PBT技术还具有如下特点:转发信息由网管/控制平面直接提供 , 可以为网路提供预先确知的通道 , 容易实现频宽预留和50ms的保护倒换时间;作为二层隧道技术 , PBT具备多业务支持能力;禁止了用户的真实MAC , 去掉了泛洪功能 , 安全性较好;用大量交换机替代路由器 , 消除了複杂的IGP和信令协定 , 城域组网和运营成本都大幅度下降;将大量IEEE和ITU定义的电信级网管功能从物理层或重叠的网路层移植到数据链路层 , 使其能基本达到类似SDH的电信级网管功能 。
PTN

文章插图
PBB帧演化然而 , PBT存在部分问题:首先 , 它需要大量连线 , 管理难度加大;其次 , PBT只能环型组网 , 灵活性受限;再次 , PBT不具备公平性算法 , 不太适合宽频上网等流量大、突发较强的业务 , 容易存在设备间频宽不公平占用问题;最后 , PBT比PBB多了一层封装 , 在硬体成本上必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技术释义T-MPLS(Transport MPLS)是一种面向连线的分组传送技术 , 在传送网络中 , 将客户信号映射进MPLS帧并利用MPLS机制(例如标籤交换、标籤堆叠)进行转发 , 同时它增加传送层的基本功能 , 例如连线和性能监测、生存性(保护恢复)、管理和控制面(ASON/GMPLS) 。总体上说 , T-MPLS选择了MPLS体系中有利于数据业务传送的一些特徵 , 抛弃了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为MPLS定义的繁複的控制协定族 , 简化了数据平面 , 去掉了不必要的转发处理 。T-MPLS继承了现有SDH传送网的特点和优势 , 同时又可以满足未来分组化业务传送的需求 。T-MPLS採用与SDH类似的运营方式 , 这一点对于大型运营商尤为重要 , 因为他们可以继续使用现有的网路运营和管理系统 , 减少对员工的培训成本 。由于T-MPLS的目标是成为一种通用的分组传送网 , 而不涉及IP路由方面的功能 , 因此T-MPLS的实现要比IP/MPLS简单 , 包括设备实现和网路运营方面 。T-MPLS最初主要是定位于支持乙太网业务 , 但事实上它可以支持各种分组业务和电路业务 , 如IP/MPLS、SDH和OTH等 。T-MPLS是一种面向连线的网路技术 , 使用MPLS的一个功能子集 。
PTN

文章插图
T-MPLS网路架构T-MPLS的主要功能特徵包括:(1)T-MPLS的转发方式採用MPLS的一个子集:T-MPLS的数据平面保留了MPLS的必要特徵 , 以便实现与MPLS的互联互通 。(2)传送网的生存性:T-MPLS支持传送网所具有的保护恢复机制 , 包括1+1、1:1、环网保护和共享网状网恢复等 。MPLS的FRR机制由于要使用LSP聚合功能而没有被採纳 。(3)传送网的OAM机制:T-MPLS参考Y.1711定义的MPLS OAM机制 , 延用在其他传送网中广泛使用的OAM概念和机制 , 如连通性校验、告警抑制和远端缺陷指示等 。(4)T-MPLS控制平面:初期T-MPLS将使用管理平面进行配置 , 与现有的SDH网路配置方式相同 。目前ITU-T已经计画採用ASON/GMPLS作为T-MPLS的控制平面 , 下一步将开始具体的标準化工作 。(5)不使用保留标籤:任何特定标籤的分配都由IETF负责 , 遵循MPLS相关标準 , 从而确保与MPLS的互通性 。由于T-MPLS是利用MPLS的一个功能子集提供面向连线的分组传送 , 并且要使用传送网的OAM机制 , 因此T-MPLS取消了MPLS中一些与IP和无连线业务相关的功能特性 。T-MPLS与MPLS的主要区别如下:(1)IP/MPLS路由器是用于IP网路的 , 因此所有的节点都同时支持在IP层和MPLS层转发数据 。而传送MPLS只工作在L2 , 因此不需要IP层的转发功能 。(2)在IP/MPLS网路中存在大量的短生存周期业务流 。而在传送MPLS网路中 , 业务流的数量相对较少 , 持续时间相对更长一些 。而在具体的功能实现方面 , 两者的主要区别包括:(1)使用双向LSP:MPLS LSP都是单向的 , 而传送网通常使用的都是双向连线 。因此T-MPLS将两条路由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单向LSP组合成一条双向LSP 。(2)不使用倒数第二跳弹出(PHP)选项:PHP的目的是简化对出口节点的处理要求 , 但是它要求出口节点支持IP路由功能 。另外由于到出口节点的数据已经没有MPLS标籤 , 将对端到端的OAM造成困难 。(3)不使用LSP聚合选项:LSP聚合是指所有经过相同路由到同一目的节点的数据包可以使用相同的MPLS标籤 。虽然这样可以提高网路的扩展性 , 但是由于丢失了数据源的信息 , 从而使得OAM和性能监测变得很困难 。(4)不使用相同代价多路径(ECMP)选项:ECMP允许同一LSP的数据流经过网路中的多条不同路径 。它不仅增加了节点设备对IP/MPLS包头的处理要求 , 同时由于性能监测数据流可能经过不同的路径 , 从而使得OAM变得很困难 。(5)T-MPLS支持端到端的OAM机制 。(6)T-MPLS支持端到端的保护倒换机制 , MPLS支持本地保护技术FRR 。(7)根据RFC3443中定义的管道模型和短管道模型处理TTL 。(8)支持RFC3270中的E-LSP和L-LSP 。(9)支持管道模型和短管道模型中的EXP处理方式 。(10)支持全局唯一和接口唯一两种标籤空间 。典型技术比较PTN可以看作二层数据技术的机制简化版与OAM增强版的结合体 。在实现的技术上 , 两大主流技术PBT和T-MPLS都将是SDH的替代品而非IP/MPLS的竞争者 , 其网路原理相似 , 都是基于端到端、双向点对点的连线 , 并提供中心管理、在50毫秒内实现保护倒换的能力;两者之一都可以用来实现SONET/SDH向分组交换的转变 , 在保护已有的传输资源方面 , 都可以类似SDH网路功能在已有网路上实现向分组交换网路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