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 四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泰东陵其主要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三孔拱券桥一座、东西下马牌、东西朝房各5间、东西值房各3间、隆恩门一座5间 。东西燎炉、东西配殿各5间、重檐大殿一座5间 。陵寝门3座、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 。宝顶下是地宫 。陵前左侧是神厨库 。库外井亭一座 。陵区构造
景点简介图片隆恩殿隆恩殿月台上设铜鹿、铜鹤之制 。在泰东陵之前建成的昭西陵和孝东陵,隆恩殿月台上只设铜炉一对 。而泰东陵则又增设铜鹿、铜鹤各一对 。很明显,这是仿照帝陵之制,首创了皇后陵设铜鹿、铜鹤的制度 。以后建的各皇后陵改为设铜鹿、铜鹤各一只,成为定製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地宫泰东陵地宫里也镌刻了经文、佛像 。泰东陵早裕陵6年而建 。这表明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佛像的不是裕陵而是泰东陵 。清宫档案还记载,泰东陵地宫的地面不是用条石铺墁,而是用金砖铺墁 。具体泰东陵地宫的规制、经文佛像的内容,因为地宫尚未开启,档案也不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暂缺 清昌陵清仁宗昌陵是嘉庆帝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陵寝,位于泰陵以西2里,以一条神道与泰陵相接,是西陵中唯一有神道与主陵相接的陵墓 。昌陵的建筑形式与布局,跟泰陵基本一致,其豪华富丽亦不亚于泰陵 。隆恩殿大柱包金饰云龙,地面用贵重的花斑石墁地,黄色的方石板上,带有紫色花纹,别具特色 。昌陵有清朝建立的最后一座圣德神功碑亭,此后清朝皇帝各陵均不建圣德神功碑亭 。嘉庆元年(1796年),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即位,他遵循父亲乾隆帝的依昭穆次序在东陵、西陵界内分建陵寝的制度,在泰陵之西500米处选定了陵址,于当年开始兴建,到嘉庆八年(1803年)完工 。工程结束后,陵寝定名为“昌陵” 。这是清西陵建设的第二座皇帝陵寝 。与此同时兴建、同时完工的还有嘉庆皇帝17位嫔妃的园寝——昌妃园寝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昌陵昌陵内葬仁宗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位于泰陵西侧,于嘉庆八年(1803年)建成,建筑形式与泰陵大同小异,规模并列 。乾隆传位给嘉庆帝时并为他在泰陵南西南一公里的地方,选好陵址 。从前面的神道到最后的宝城,一应俱全,但昌陵的宝城比泰陵还高大 。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黄色的方石板上有天然雅致的紫色花纹,素有“满堂宝石”之称 。嘉庆皇帝的皇后陵昌西陵的回音石、回音壁,回音效果绝妙,可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相媲美 。昌陵西边是昌西陵和昌妃园寝,分别葬着孝和睿皇后和妃嫔等人 。昌西陵昌西陵内安葬着嘉庆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 。昌西陵建于1851年至鹹丰二年(1853年) 。
清西陵

文章插图
昌西陵石五供及宝顶昌西陵既不象孝圣宪皇后(乾隆帝生母)的泰东陵那样宏伟富丽 。隆思门以内的建筑,从前到后,一座高于一座,陵寝围墙前方后圆,表示“天圆地方” 。在宝顶月台前面,神道上的第七块石板是块回音石,站在上面说话,无论声音大小,都可以听到宏亮的回音 。昌西陵回音石与回音壁的构成,是清代建筑学家把声学原理用于陵寝建筑的新创造 。罗锅墙为半圆形,声波的波长小于围墙半径,声波以柬状沿墙面连续反射前进,站于围墙两端的人便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昌西陵与慕陵体制相似,于方台上直接建圆坟,没有方城明楼,建筑规制虽简陋,却有其特殊之处:一是隆恩殿内藻井彩绘为丹凤展翅,其他后陵则为3朵莲花衬以18个金点的水浪花纹;二是隆恩殿后与三座门之间有御带河一条,河上有三座跨桥,中间一座有栏板,左右两座各为无栏平板桥;三是三座门前围墙为方形,三座门后北墙为圆弧形,切入三座门的直墙上 。圆形宝顶毫立于北弧墙前,祭台立于三座门的中门内,而弧形围墙产生了奇特的回音壁、回音石回声现象,是中国陵寝建筑中的孤品 。清慕陵建筑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