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河朱雀桥南岸古巷 乌衣巷( 二 )


南京秦淮河朱雀桥南岸古巷 乌衣巷

文章插图
第一种说法:这里曾是东吴时期的禁卫军驻地,由于军士悉穿乌衣,由此得名乌衣营,后改乌衣巷 。第二种说法:东晋时期王谢两家居住于此,而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彰显身份尊贵,所以得名乌衣巷 。这种说法在南京民间广为流传 。第三种说法:来自南宋时编纂的《六朝事迹编类》,称刘禹锡诗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乃是误笔,原是“旧时王榭堂前燕” 。南京曾有个名叫王榭的人,以航海为业 。海船失事,他误入乌衣国,娶妻生子 。后来,王榭独自返回故乡南京,为了怀念乌衣国的时光,便将所住的巷子更名乌衣巷 。相关文化诗词《乌衣巷》
南京秦淮河朱雀桥南岸古巷 乌衣巷

文章插图
刘禹锡《乌衣巷》草书法帖作者: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花】此为开花之意,做动词用【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落不知其处 。【意思】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赏析】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事故的变迁,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 。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 。“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 。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 。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 。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 。“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澹情景 。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 。前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 。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 。如今旧世族的楼台亭阁蕩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 。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 。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 。诗人从侧面落笔,採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 。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文章记南京乌衣巷
南京秦淮河朱雀桥南岸古巷 乌衣巷

文章插图
乌衣巷与江南贡院仅隔着秦淮河乌衣巷刘禹锡的感慨源自这条古巷曾居住的王、谢两个显赫的宰相家族:一是王导,辅佐创立了有百年历史的东晋王朝;另一位是谢安,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打败符秦百万大军 。作为一代名相,王、谢足以令后人追怀,更令人惊奇的是:王、谢家族人才辈出,他们居住的这条古巷,还有“王家书法谢家诗”的风采 。王羲之与另外两位大书法家王献之、王洵,书法成就登峰造极 。衣巷名贯古今,不仅因为王导、谢安居住在这里,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谢朓”也住在这里,还因为王谢两户大家族,在这里居住了三百年,出现了一批对晋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物,历朝历代都有两大家族的人物参与重要政治事件,对历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从繁华热闹的夫子庙出发,步过秦淮河上的文德桥,撇下风韵诱人的媚香楼往西南行数十米,便可以看到乌衣巷的题字和树立的诗碑了 。巷子是窄窄的,用青砖铺的路面,两边则是矮矮的仿古建筑风格的民房 。一切似乎都很普通,普通得令许多不知情者都以为它只不过是一条典型的江南小巷而已 。一条静静的,有点怀旧情绪的巷子 。然而它并不普通,因为它不是别的小巷,它是乌衣巷 。我们把历史回推一千七百年,回到三国东吴的时代 。那时南京还叫做建业 。如果说越王勾践筑越城是为南京建城之始的话,当时的建业只有八百年的历史 。那时,建业远没有今日南京这样大的地域,整个东吴的都城只是在鸡笼山,覆舟山一带展开 。那时孙氏王朝的统治者还在传说中的太初宫里居住,那时的秦淮河要比今天的宽很多,碧波蕩漾,水光粼粼 。那个时候,人们还不知道他们的都城今后在历史上会扮演什幺样的角色,六朝的金粉,秦淮的艳色还要等上几百乃至上千年才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那个时候,传奇的夫子庙,明城墙还只是一片平地 。然而,如果我们可以回到那个时候,我们会看见在秦淮河边的这条小巷里,已经有一队队的身穿黑衣的士兵在居住,操练,谈笑了 。这里是东吴禁卫军中的乌衣营所在地,自然而然的,人们便把这条小巷称为乌衣巷 。后来又有人说这乌衣二字其实是来自王谢子弟之爱穿黑衣,我便觉得虽然风流,总不如这东吴衣甲来得深沉和有意味了 。走在乌衣巷内,两旁的建筑一律漆成白色的墙壁 。配以古色古香的黛瓦屋顶,门窗檐楣,颇有古巷的味道 。这些都是不久前秦淮区政府根据古代建筑风格新建的房屋,同秦淮区明清建筑群相得益彰 。进了巷口一转弯,就可以看见“王谢古居”四个金色大字在雪白的墙上很是显目,随之的一所朱门大府,又高挂“王谢古居”大匾的,则无疑是那传说中的王谢堂府了 。于是不禁让人又想起“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句子来 。无疑,乌衣巷的一砖一石,都是同王导,谢安两大家族的历史紧紧相连的 。而王导,谢安两大家族的历史,又无疑是同整个东晋王朝的历史,乃至中国的整个文化史紧紧相连的 。原来这条小巷,曾经住过几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乌衣巷首先是王导,东晋王朝建立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大臣 。起初是晋室琅玡王司马睿的安东司马 。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西晋王朝的统治一朝内土崩瓦解 。王导审时度势,认为天下大乱,能振兴晋室的唯有司马睿 。遂倾心推奉,为之谋划 。是他劝司马睿把都城移到了建康(就是东吴的建业,今天的南京),为东晋打下了立国之本 。是他依靠北方士族的力量,团结到江南士族,协助司马睿建立了偏安江左的东晋政权 。他历任晋元、明、成三帝的宰辅,用“镇之以静,群情自安”的方针,保持东晋的安定局面 。作为晋室中兴的元勛,王导功大无双,一时风光无限 。据说司马睿登极那天居然要把王导拉到他身旁同受百官朝贺,民间更是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可见其权势薰天 。这位东晋的开国元勛,他的府第就在乌衣巷 。其次是谢安,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曾隐居东山,以诸葛自喻,直到四十多岁才赴任丞相,从而创造了我们辞彙中“东山再起”这一成语 。上任之初就成功阻止了桓温的篡位之举,太元八年更指挥了中国历史上奇蹟般的一场战役:淝水之战 。以8万精兵击败前秦苻坚100万大军,从而奠定南朝300年的安定局面 。在这场被认为是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中,谢安挥洒自如,尽显风流 。据《晋书-谢安传》载,当淝水之战的捷报传来时,他正在与人下棋 。看完军书后面无表情,继续落子 。别人忍不住问他,他只淡淡地说:“小儿辈遂已破贼 。”其镇静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