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下关考古新发现疑为明代税关遗址( 二 )


赵志刚推测,考古工地当年应该是古代商船交税的部门之一:瓦屑坝 。史料上记载:古代狮子山附近,十余里分司署绵延,而工部管辖的抽分厂设“瓦屑坝、龙江二局,官吏专掌来往船只税收 。“瓦屑坝”一开始收竹木柴炭为税,以供内府及各衙门支用 。后来因为抽积数多,改收现金 。
赵志刚分析说,这处古遗存有三点奇特之处 。首先,从目前考古情况来看,结构复杂,房中有廊,两边有厢房,中间有过道,室内有井、有地窖、地基层叠,屋宇环套,总体东西走向,似乎是一个大型建筑机构;其次,这里曾经大面积过火,说明房内可能堆积大量可燃物资,比如木料、布匹、柴炭等,“史料上记载,明朝的时候,下关一代的税收机构,确实着过一次大火,而且是毁灭性的 。”最后,临水筑坝,几次向东推移,说明水道变化复杂,抽分设关时间较长 。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瓦屑坝”呢?一位考古专家介绍说,从目前的发掘来看,文化层是清代、民国的,似乎还没有推进到明朝 。“其实,我们也很希望找到证据,所以,正在向南、向东、向北,扩大考古面积 。这位考古专家介绍,如果是“瓦屑坝”这样的机构,在古代应该比较“高大上” 。不过,在考古临近结束的时候,他们会召开专家论证会,看看这里的“前世”究竟是什么 。
新闻辞典
竹木抽分厂“瓦屑坝”局
竹木抽分作为明代的一项经济制度,源于先秦时期的“关市之征”,初步形成于唐代,到元代正式成为一项固定的税收制度——隶属于户部的竹木课 。明朝的抽分基本上沿袭了元朝的制度,并陆续设立了十五处竹木抽分厂局 。所不同的是,元代的“竹木课”隶属于户部,而明代的竹木抽分则由工部来管理 。明朝南京抽分厂局,设龙江、瓦屑坝两局,专掌其司 。
明代的竹木抽分税率为十分之一,抽分物料的用途主要是“供内府及各衙门支用” 。明代的竹木抽分在成化年间开始折银,这是因为竹、木、柴、炭等物料的抽解太复杂,而且军民负担过重,折银之后,商人只需向抽分厂缴纳足额的税银就可以过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