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被老爸和老婆的光芒掩盖的大唐皇帝( 二 )


但是事物总是会变化的,李世民虽然是一代明君,却没有想到,最终继承自己皇位的,偏偏就是李治 。
李世民晚年的时候,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间发生了为争夺皇位继承权而导致的斗争 。最终,李承乾企图谋杀李泰没成功,反而使事情败露,李世民知道两个儿子的明争暗斗后,对他们非常失望,他可能已经想起了自己当年在玄武门外杀死一兄一弟后夺取皇位时的惨状了吧 。
当时,李世民眼看着哥哥被自己一箭射死的那一刻,竟然惊得呆立在那里仿佛自己也死掉了一样,忘记了控制坐骑,任凭马跑到丛林里,人被挂到树上,马也被藤枝绊住 。如果不是大将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李世将死于已经趁机冲到他身边并且夺了他的弓箭的李元吉之手 。
李世民眼看儿子们的的斗争,正与当年自己与兄弟们的斗争一样的残酷,他不能容忍当年的惨剧再发生了 。于是废掉太子承乾,同时也罢黜了魏王李泰 。
事后,李世民再思考皇位继承的问题,觉得从小爱读《孝经》的李治是个不错的人选,这孩子从小知道仁孝的道理,将来总不至于像李承乾和李泰那样导致王室的内讧 。于是改立本已封为晋王的李治为太子 。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李治在六月即皇帝位,是为唐高宗,这一年,李治只有二十二岁 。李治成为继承人,既没有采取什么阴谋和手段,更没有杀戮和流血,完全是因为他讲仁爱重孝道,才被父皇选中的 。
〖废王立武〗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李治决定迁都洛阳 。
大唐自建立以来,事实上自隋朝时开始,中国的首都就一直在长安与洛阳之间徘徊着 。有时是在长安,有时又是在洛阳 。隋初和唐初之所以定都长安,更多的是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考虑 。
李唐和杨隋一样,都是出身所谓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并且都是这个集团中最显的“八柱国” 。关陇军事集团是西魏——北周的门阀家族统治集团,而八柱国更是这个统治集团里的核心 。西魏——北周一系的“根据地”,正如“关陇”这个名字一样,是以长安为核心的西北地区 。
所以当隋、唐的统治者们选择长安为首都的时候,其实意味着他们要迎合关陇门阀集团,反之,当他们选择东迁洛阳的时候,往往意味着他们要在政治上有新的突破了 。
李治的迁都,也有此意 。
自高宗即位以来,一直在沿用着父皇唐太宗李世民的各项政策、制度甚至是习惯 。至于父亲的一班旧臣,也是照用不换,尤其是高宗的舅父长孙无忌 。
长孙无忌的姓氏,已经说明了他的族群属性——鲜卑拓拔氏贵族后裔 。因此,他也理所当在的属于关陇门阀的一份子,代表关陇门阀的权益 。高宗即位以后,长孙无忌既是元老,又是舅父权力极大,可以说当时的政治格局是:皇位是高宗的,政权是长孙无忌的 。而长孙无忌又把政权“分包”给其他关陇门阀,宰相与门阀遥相呼应把个高宗给架空了 。长孙无忌所代表的门阀势力,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甚至开始成为阻碍发展的绊脚石了 。
门阀的势力甚至达到威胁到李治的家族成员的生命的地步!比如太宗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主及其附马房遗爱,因为与大哥房遗直争夺财产和爵位,结果夫妻都被长孙无忌加上了“谋反”的罪名 。不仅如此,另外两个附马薛万彻和柴令狐,也被牵涉进来,于是一大批皇亲国戚,都成了“死罪” 。其实长孙无忌就是想借此机会,打击异己,甚至是打击李唐宗室!从而加强自己和整个关陇派的政治权势 。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高宗当然不能再容忍下去了,他与长孙无忌以及整个门阀之间的矛盾开始无法调合了 。然而这个斗争最后却是通过高宗的婚姻问题而进行的 。那就是“废王立武”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