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麵食 烧饼( 五 )


中国传统麵食 烧饼

文章插图
黄桥烧饼产于苏北黄桥镇,它之所以出名,与着名的黄桥战役是 紧 密相连的 。在陈毅、粟裕等直接指挥下的黄桥战役打响后,黄桥镇12农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 。镇外战火纷飞,镇内炉火通红,当地民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 。时隔30余年之后,即 1975年5月,粟裕将军重返黄桥,黄桥人民仍用黄桥烧饼盛情款待他,他手捧烧饼,激动地勉励大家说:“从黄桥烧饼我们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我们要继续发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古代烧饼,制用精细 。据《随国食单》载称,烧饼的製作是:“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油和面炙之 。”黄桥烧饼吸取了古代烧饼製作法,保持了香甜两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这一传统特色,已从一般的“擦酥饼”、“麻饼”、“脆烧饼”等大路品种,发展到葱油、肉鬆、鸡丁、香肠、白糖、桔饼、桂花、细沙等十多个不同馅的精美品种 。黄桥烧饼,或鹹或甜,鹹的以肉丁、肉鬆、火腿、虾米、香料等作馅心 。烧饼出炉,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生 。1983年被评为“江苏省名特食品” 。
中国传统麵食 烧饼

文章插图
烧饼肉末小烧饼清代宫廷菜是满人从关外带进的食俗与鲁菜结合的结果 。本来北京的饮食没有什幺特色,明朝都城移到北京时,宫廷中的厨师大多来自山东,因此山东风味便在宫中普及开来 。此后,宫廷饮食便以山东风味为主沿袭下来 。备料: 麵粉、白糖、精猪肉、盐,胡椒粉,芝麻、植物油适量。製作:烧开水,离火略停,水中加入少量白糖,用这热白糖水烫麵,和好烫麵麵团,软硬适中即可,盖笼布醒面 。精猪肉切碎末(注意要切,不的要剁),入炒锅略炒断生即起锅,加入盐和胡椒粉拌匀(特别提示:不要放葱姜 。大多做烧饼的都喜欢放葱姜,但我吃到的那“仿膳”肉末小烧饼里,绝对没有葱姜味道) 。把醒好的麵团揉匀,然后用擀麵杖擀成刀背厚的皮.上面均匀抹一曾色拉油;把肉沫均匀撒在麵皮上,然后把麵皮捲起来,用刀切成做烧饼合适大小的段,然后把它立起来,稍微拧一下,按扁成烧饼状,两面拍上芝麻 。然后放入烤箱或者微波炉烤制15分钟左右即可 。淄博烧饼淄博烧饼又分为“周村烧饼”、“博山烧饼”和“淄川烧饼”,其中以周村烧饼最为着名 。周村烧饼周村烧饼的特点——圆形黄色,薄如纸片,以薄、 香、酥、脆着称 。作为一个坐拥众多人文古蹟和天然景区的地区,淄博的传统名吃亦是种类繁多 。其中,作为周村特产的“周村烧饼”便是较为出名的一例 。周村,隶属于淄博市,坐落鲁中 。周村烧饼的由来,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历史 。而周村烧饼这个词,其实是非周村地区人对来自周村地区的那种独特的烧饼的笼统称谓 。地道的周村人,一般唤其为“香酥烧饼”或“大酥烧饼”等 。按照当前普遍的说法,周村烧饼源于汉代的“胡饼”,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生产历史 。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叶,周村商贾云集,多种小吃应时而生,用以胡饼上贴烘烤的“胡饼炉”此时传入周村,当地饮食店户的师傅结合焦饼薄、香、脆的特点,加以改进,创造出脍炙人口的大酥烧饼,此即当今周村烧饼的雏形 。但是, 使周村烧饼具备今天所说的“薄、香、酥、脆”四大特点的却是在近代 。周村区高塘镇王家庄是目前民间生产周村烧饼最多的村庄之一 。该村一位老人告诉采访人员,周村烧饼正是基于一位名叫郭云龙的师傅的发展,方才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特色 。郭师傅在烤制当初厚厚的大酥烧饼时,偶然发现饼上面鼓起来的部分薄而香脆,加上芝麻,吃起来香而不腻 。于是他大胆试製新品,果然深受大家喜爱 。于是,不经意间便推而广之 。l880年后,“聚合斋”烧饼老店,即郭家,首先启用纸包装,最终产品大都以印花纸包装,久藏不变质,故而沿袭至今 。清末皇室曾屡次调贡周村烧饼,这也让周村烧饼名满天下 。当时山东省着名商号 “八大祥”(八大祥以实实在在经营绸缎而名闻当时)也专门定购周村大酥烧饼成箱发往埠外,作为馈送佳品 。1951年前后,周村人民也曾以周村烧饼为礼品,慰问抗美援朝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除了厚重的文化渊源,近 年来的周村烧饼也是屡获殊荣,像“商业部优质产品”、“山东省优质产品”、“山东省传统名特食品”、“国家质量达标食品”、“中华名小吃”、“中国名点”、“国家级无公害产品”、“中国放心食品信誉品牌”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