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观察:回归热闹,更在科技与融合上突破 展映场次创历史之最( 三 )


沙核科技创始人楼彦昕在现场表示,各大电影节积极推出新的XR、VR单元,体现出电影节开放、发展的一面,“影展已经跳出了盒子之外,我们的创作者也要拥抱新的东西,归根到底,内容才是元宇宙发展的核心” 。他认为,在新的技术潮流面前,创作者应该尽可能地以归零的心态,主动学习新的媒介语言,那样一定有机会做出很好的作品 。
在内容上,科幻电影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 。2020年,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10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 。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重磅推出“科幻电影周”,聚焦科幻电影类型,呼应“科幻十条”,集结中国科幻电影核心力量并汇聚国际著名科幻电影人,在国际视野下探讨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路径 。
本届科幻电影周包括科幻主题展映、户外放映和三场主题论坛,分别为“科幻电影周主旨论坛”“科影融合论坛”和“电影科技论坛” 。在“科幻电影周主旨论坛”上,《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强调,当我们都开始拥抱“科幻电影”的时候,不能忘了电影的核心只能是情感,而不是概念;导演陆川认为,科幻电影的本质是严肃的,因为它要直面人类对自身发展、对未来世界的焦虑和恐惧 。
“电影科技论坛”上,针对AIGC对电影工业的改变,中国电影美术学会CG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穆之飞、中国电影美术学会CG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高枫等人谈到了自己对于AI的一些运用心得 。他们指出,“这些技术已经形成生产力,不管将来的发展曲线是什么样,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担忧,我们都要去了解它、拥抱它 。AI只是让创作更加便利化的一个强化版的工具,我们不需要为此焦虑 。对于创作者、所有的电影人来说,利用好它做出更多好的电影才是最终目的 。”
中国科幻电影和影视工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在学习好莱坞等先进经验基础上,如何建立中国科幻电影的视觉工业和美学体系成为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高枫等嘉宾也对中国科幻以及幻想电影如何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进行了探讨,对传统文化对美学的促进与创新给予了肯定 。
“科影融合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科幻电影是科学和电影融合的产物,科幻电影有必要建立强大的科学顾问团队,还要培养一批具有科幻素养的电影人,未来他们将肩负起科幻电影本土化的使命 。
此外,参会的电影项目主创代表围绕“未来引擎·科幻电影年度展望”主题,发布了一批重量级的科幻电影项目和全新物料 。《749局》《群星闪耀时》《莫莉的冒险》《我看见两朵一样的云》及《明日生存指南》5部科幻电影的项目方代表一一登台推介作品,向现场嘉宾展示了正在崛起的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和前景 。
项目推介结束后,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王红卫总结道:“十位导演制作了五个科幻电影项目,给大家带来了一批具有新样貌的科幻电影,给行业带来了信心 。期待中国科幻电影不断打开想象,中国科幻电影未来可期 。”
除了探讨科技议题,上影节还将对科技的关切落到实处,发布相关产业扶持政策 。在6月11日上午的“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会”上,来自松江区文旅局的领导、影视科技产业的企业代表,分别发布了《松江区关于促进上海科技影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规定》等重要产业政策,明确提出了“支持影视企业上市”“鼓励影视人才引进和培养”等重点环节的具体扶持措施 。同时还发布了上影“Stage Hotel”沉浸式影视主题酒店和高科技拍摄制作平台、上海科技影都元宇宙创制基地等重要项目,为科技影视的融合提供重要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