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护|有家长翘首以待,有老师顾虑重重,“暑期托管”如何落好地?( 二 )


为此,教育部通知中也提到,要积极拓宽资源渠道。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在托管服务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教育资源;要积极吸纳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专业人士等参与学校托管服务。这无疑是探索“暑期托管”政策落地的有效途径。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说有大学生志愿组织起来,在暑期帮助城市里菜市场等外来务工人员照料孩子,但最终被有关部门叫停,原因是他们租借的场地消防设施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
而今,结合教育部此次通知来看,就不难发现,托管新政也为化解此前的现实难题提供了钥匙。如,以学校为“暑期托管”主体,解决了场地安全等问题,包括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可以有效化解广大中小学教师关于失去假期之虑,而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介入,则可为提高“暑期托管”质量提供更多保障。
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工作重心放在监管方面,确保以学校为主体的“暑期托管”在不要成为变相的课外辅导班,并在解决看护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类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暑期活动,让学生在暑期托管中充分体验到假期之乐。
当然,作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父母双方都忙到没时间照顾孩子的问题,也应引起重视。这也提醒,用人单位也应考虑到员工在暑假有照料孩子之需,在工作安排中适度给予照顾,而这也应成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
□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编辑:何睿 陈静 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