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名词 消费者行为( 二 )


经济学名词 消费者行为

文章插图
消费者行为 2)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商业行为不断增多,消费者权益保护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消费者作为社会的一员,拥有自由选择产品与服务,获得安全的产品、获得正确的信息等一系列权利 。消费者的这些权利,也是构成市场经济的基础 。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禁止欺诈、垄断、不守信用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发生,也有责任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政府应当制定什幺样的法律,採取何种手段保护消费者权益,政府法律和保护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可以藉助于消费者行为研究所提供的信息来了解 。例如,在消费者保护过程中,很多国家规定,食品供应商应在产品标籤上披露各种成份和营养方面的数据,以便消费者作出更明智的选择 。这类规定是否真正达到了目的,首先取决于消费者在选择时是否依赖这类信息 。构成消费者行为可以看成是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购买决策是消费者在使用和处置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之前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属于消费态度的形成过程 。二是消费者的行动 。而消费者行动则更多的是购买决策的实践过程 。在现实的消费生活中,消费者行为的这两个部分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消费者行为的完整过程 。影响因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是:需要与动机;知觉;学习与记忆;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消费者的决策行为,而且它们对外部环境与行销刺激的影响起放大或抑制作用 。决策过程企业管理者和行销人员除需了解影响消费者的各种因素、消费者购买模式之外,还必须弄清楚消费者购买决策,以便採取相应的措施,实现企业的行销目标 。1.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消费者消费虽然是以一个家庭为单位,但参与购买决策的通常并非一个家庭的全体成员,许多时候是一个家庭的某个成员或某几个成员,而且由几个家庭成员组成的购买决策层,其各自扮演的角色亦是有区别的 。人们在一项购买决策 过程中可能充当以下角色:?1)发起者:首先想到或提议购买某种产品或劳务的人 。2)影响者:其看法或意见对最终决策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人 。3)决定者:能够对买不买、买什幺、买多少、何时买、何处买等问题作出全部或部分的最后决定的人 。4)购买者:实际採购的人 。5)使用者:直接消费或使用所购商品或劳务的人 。了解每一购买者在购买决策中扮演的角色,并针对其角色地位与特性,採取有针对性的行销策略,就能较好地实现行销目标 。比如购买一台空调,提出这一要求的是孩子;是否购买由 夫妻共同决定,而丈夫对空调的品牌作出决定,这样空调公司就可以对丈夫作更多有关品牌 方面的宣传,以引起丈夫对该企业生产的空调的注意和兴趣;至于妻子在空调的造型、色调 方面有较大的决定权,公司则可设计一些在造型、色调等方面受妻子喜爱的产品……只有这样了解了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参与者的作用及其特点,公司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生产计画和行销计画 。2.购买行为的类型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因商品价格、购买频率的不同,而投入购买的程度不同 。西方学者根据购买者在购买过程中参与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间的差异程度,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为四种类型 。1)複杂的购买行为 。当消费者初次选购价格昂贵、购买次数较少的、冒风险的和高度自我表现的商品时,则属于高度介入购买 。由于对这些产品的性能缺乏了解,为慎重起见,他们 往往需要广泛地收集有关信息,并经过认真地学习,产生对这一产品的信念,形成对品牌的 态度,并慎重地作出购买决策 。对这种类型的购买行为,企业应设法帮助消费者了解与该产品有关的知识,并设法让他们知道和确信本产品在比较重要的性能方面的特徵及优势,使他们树立对本产品的信任感 。这期 间,企业要特别注意针对购买决定者做介绍本产品特性的多种形式的广告 。2)减少不协调感的购买行为 。当消费者高度介入某项产品的购买,但又看不出各厂牌有何 差异时,对所购产品往往产生失调感 。因为消费者购买一些品牌差异不大的商品时,虽然他们 对购买行为持谨慎的态度,但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是集中在品牌价格是否优惠、购买时间、 地点是否便利,而不是花很多精力去收集不同品牌间的信息并进行比较,而且从产生购买动 机到决定购买之间的时间较短 。因而这种购买行为容易产生购后的不协调感:即消费者购买 某一产品后,或因产品自身的某些方面不称心,或得到了其他产品更好的信息,从而产生不 该购买这一产品的后悔心理或心理不平衡 。为了改变这样的心理,追求心理的平衡,消费者 广泛地收集各种对已购产品的有利信息,以证明自己购买决定的正确性 。为此,企业应通过 调整价格和售货网点的选择,并向消费者提供有利的信息,帮助消费者消除不平衡心理,坚 定其对所购产品的信心 。3)广泛选择的购买行为 。又叫做寻求多样化购买行为 。如果一个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品牌间差异虽大,但可供选择的品牌 很多时,他们并不花太多的时间选择品牌,而且也不专注于某一产品,而是经常变换品种 。比如购买饼乾,他们上次买的是朱古力夹心,而这次想购买奶油夹心 。这种品种的更换并非 对上次购买饼乾的不满意,而是想换换口味 。面对这种广泛选择的购买行为,当企业处于市场优势地位时,应注意以充足的货源占据货架的有利位置,并通过提醒性的广告促成消费者建立习惯性购买行为;而当企业处于非市场优 势地位时,则应以降低产品价格、免费试用、介绍新产品的独特优势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进 行多种品种的选择和新产品的试用 。4)习惯性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有时购买某一商品,并不是因为特别偏爱某一品牌,而是出 于习惯 。比如醋,这是一种价格低廉、品牌间差异不大的商品,消费者购买它时,大多不会 关心品牌,而是靠多次购买和多次使用而形成的习惯去选定某一品牌 。针对这种购买行为,企业要特别注意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企业的广告要强调本产品的主要特点,要以鲜明的视觉标誌、巧妙的形象构思赢得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青睐 。为此,企 业的广告要加强重複性、反覆性,以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熟悉程度 。3.购买决策过程每一消费者在购买某一商品时,均会有一个决策过程,只是因所购产品类型、购买者类型的不同而使购买决策过程有所区别,但典型的购买决策过程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需求 。认识需求是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起点 。当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感觉到或意识到实际与其企求之间有一定差距、并产生了要解决这一问题的要求时,购买的决策便开始 了 。消费者的这种需求的产生,既可以是人体内机能的感受所引发的,如因饥饿而引发购买 食品、因口渴而引发购买饮料,又可以是由外部条件刺激所诱生的,如看见电视中的西服广 告而打算自己买一套、路过水果店看到新鲜的水果而决定购买等 。当然,有时候消费者的某 种需求可能是内、外原因同时作用的结果 。市场行销人员应注意识别引起消费者某种需要和兴趣的环境,并充分注意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了解那些与该企业的产品实际上或潜在的有关联的驱使力;二是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并且被一些诱因所触发 。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善于安排诱因,促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产生强烈的需求,并立即採取购买行动 。2)收集信息 。当消费者产生了购买动机之后,便会开始进行与购买动机相关联的活动 。如果他所欲购买的物品就在附近,他便会实施购买活动,从而满足需求 。但是当所需购买的物 品不易购到,或者说需求不能马上得到满足时,他便会把这种需求存入记忆中,并注意收集 与需求相关和密切联繫的信息,以便进行决策 。信息来源个人来源从家庭、亲友、邻居、同事等个人交往中获得信息 。商业来源这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其中包括广告、推销人员的介绍、商品包装 、产品说明书等提供的信息 。这一信息源是企业可以控制的 。公共来源消费者从电视、广播、报刊杂誌等大众传播媒体所获得的信息 。经验来源消费者从自己亲自接触、使用商品的过程中得到的信息 。上述四种信息来源中,商业信息最为重要,从消费者角度看,商业信息不仅具有通知的作用,而且一般来说具有针对性、可靠性,个人和经验来源只能起验证作用;而对企业来说,商业信息是可以控制的 。消费者可以通过商业信息的渠道了解该企业的产品,进而购买该企业 的产品 。3)选择判断 。当消费者从不同的渠道获取到有关信息后,便对可供选择的品牌进行分析和 比较,并对各种品牌的产品作出评价,最后决定购买 。评价方面消费者对收集到的信息中的各种产品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产品属性产品属性即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特性 。消费者一般将某一种产品看成是一系列属性的集合,对一些熟知的产品,他们关心的属性一般是:照相机:照片清晰度、速度、体积大小、价格 。电脑:信息存储量、图像显示能力、软体适用性 。牙膏:洁齿、防治牙病、香型 。计算机:储存能力、图像显示能力、软体的适用性 。轮胎:安全性、胎面弹性、行驶质量 。手錶:準确性、式样、耐用性 。这些都是消费者感兴趣的产品属性,但消费者不一定对产品的所有属性都视为同等重要 。市场行销人员应分析该企业产品应具备哪些属性,以及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分别对哪些属性感兴趣,以便进行市场区隔,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具有不同属性的产品,既满足顾客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生产不必要的属性所造成的资金、劳动力和时间的耗费 。属性等级即消费者对产品有关属性所赋予的不同的重要性权数 。消费者被问及如何属性 。在非特色属性中,有些可能被消费者遗忘,而一旦被提及,消费者就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市场行销人员应更多地关心属性权重,而不是属性特色 。品牌信念消费者会根据各品牌的属性及各属性的参数,建立起对各个品牌的不同信念,比如确认哪种品牌在哪一属性上占优势,哪一属性相对较差 。理想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只有通过购买才能得以满足,而他们所期望的从产品中得到的满足,是随产品每一种属性的不同而变化的,这种满足程度与产品属性的关係,可用 效用函式描述 。效用函式,即描述消费者所期望的产品满足感随产品属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函式关係 。它与品牌信念的联繫是,品牌信念指消费者对某品牌的某一属性已达到何种水平的评价,而效用函式则表明消费者要求该属性达到何种水平他才会接受 。每一消费者对不同产品属性的满足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的效用函式 。比如,某一消费者欲购买一台摄像机的满足,会随着功能的齐全、图像的清晰、操作的方便等而得以实现,但也会因价格的上升而使满足感减少 。把效用的各最高点连线起来,便成为消费者最理想的摄像机效用函式 。最后评价消费者从众多可供选择的品牌中,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各种品牌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对它们的态度和对某种品牌的偏好 。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大多数的消费者总是将实际产品与自己的理想产品进行比较 。也就是说,偏好和购买意图并不总是导致实际购买,儘管二者对购买行为有直接影响 。表明了一项特别具有典型意义的最终购买行为 。购买决定在对100名声称年内要购买A牌家用电器的消费者进行追蹤研究以后发现,只有44名实际购买了该种产品,而真正购买A牌家用电器的消费者只有30名 。因此,只让消费者对某一品牌产生好感和购买意向是不够的,真正将购买意向转为购买行动,其间还会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 。(1)他人的态度 。消费者的购买意图,会因他人的态度而增强或减弱 。他人态度对消费意图影响力的强度,取决于他人态度的强弱及他与消费者的关係 。一般说来,他人的态度越强、 他与消费者的关係越密切,其影响就越大 。例如丈夫想买一大萤幕的彩色电视机,而妻子坚 决反对,丈夫就极有可能改变或放弃购买意图 。(2)意外的情况 。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形成,总是与预期收入、预期价格和期望从产品中得到的好处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但是当他欲採取购买行动时,发生了一些意外的情况,诸如因失业而减少收入,因产品涨价而无力购买,或者有其他更需要购买的东西等等,这一切都将会使 他改变或放弃原有的购买意图 。5) 购后行动 。产品在被购买之后,就进入了买后阶段,此时,市场行销人员的工作并没有结束 。消费者购买商品后,通过自己的使用和他人的评价,会对自己购买的商品产生某种程度的满意或不满意 。购买者对其购买活动的满意感(S)是其产品期望(E)和该产品可觉察性能(P)的函式,即S=f(E,P) 。若E=P,则消费者会满意;若E>P,则消费者不满意,若E 1)消费者需要的含义消费者需要是指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幺,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 。个体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如饿的时候有进食的需要,渴的时候有喝水的需要,在与他人交往中有获得友爱、被人尊重的需要等等 。需要是和人的活动紧密联繫在一起的 。人们购买产品,接受服务,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 。一种需要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因此,人的需要决不会有被完全满足和终结的时候 。正是需要的无限发展性,决定了人类活动的长久性和永恆性 。需要虽然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但它并不总是处于唤醒状态 。只有当消费者的匮乏感达到了某种迫切程度,需要才会被激发,并促动消费者有所行动 。比如,中国绝大多数消费者可能都有住上更宽敞住宅的需要,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其他客观因素制约,这种需要大都只是潜伏在消费者心底,没有被唤醒,或没有被充分意识到 。此时,这种潜在的需要或非主导的需要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力自然就比较微弱 。需要一经唤醒,可以促使消费者为消除匮乏感和不平衡状态採取行动,但它并不具有对具体行为的定向作用 。在需要和行为之间还存在着动机、驱动力、诱因等中间变数 。比如,当饿的时候,消费者会为寻找食物而活动,但面对麵包、馒头、饼乾、麵条等众多选择物,到底以何种食品充饥,则并不完全由需要本身所决定 。换句话说,需要只是对应于大类备选产品,它并不为人们为什幺购买某种特定产品、服务或某种特定牌号的产品、服务提供充分解答 。2)消费者需要的分类作为个体的消费者,其需要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这些需要可以从多个角度予以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