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是如何产生思想的,人的大脑的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二 )


动物也有意识、理智和情感吗?任何一个家里养有狗或者喜欢猫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作出肯定地回答 。德国科学家福尔克·阿尔茨特和伊曼努尔.比尔梅林在大量实验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动物具有令人吃惊的理解能力和相当宽广的情感频带,这一点已经通过生物学、动物学以及行为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得到了证实,并且具有情感和思维能力的不仅仅局限于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甚至无脊椎动物所表现出来的某些行动方式,如果不从情感和思维的角度寻找原因,是无法解释的 。
“意识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和语言同时出现的,一开始就是社会运动的产物” 。我们承认意识和语言都是社会运动的产物,但意识和语言不一定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同时出现的 。如果说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那么意识是伴随劳动,甚至更早地产生了,而不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出现的 。语言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表达和传播思想与情感的手段,如果特指为人类的“语言”,应该是在人们劳动的基础上出现的,但如果我们把语言的定义表述为一般主体的信息载体,是一般主体之间表达和传播信息的手段,这种“语言”应该和意识一样,在特殊物质被高度组织起来以后能对客观世界形成自己的主观映象时就开始存在发展了 。
“相对于物质而言,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 。”在这里,给我们一个明显的感觉:意识是相对于物质而存在 。意识的这种存在,总不至于是独立于物质而存在,这样我们很快就进入了唯心主义哲学的范畴,唯心主义者断言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的,独立的主体、意识产生物质 。意识的这种存在,相对于物质是第二性的,那么第一性的是什么,第一性的就是物质本身?还是物质所具有的什么特性,并把它作为物质的第一性的东西?使我们在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当中感到很模糊 。存在决定意识,应当是主、客观世界的存在,是整个宇宙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可以理解的 。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这可有点悬,如果意识就是物质的什么特性,并且是这种特性高度组织,有机协调的反应,简言之意识是特殊物质的性状表达,那么,意识与存在之间的作用变成是相关物质之间的作用关系 。只有这样,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才有了其立意的理由,这里我们没有把意识与物质等同起来,以避免被指责为是庸俗的唯物主义 。如果认为意识和物质都是独立存在,那意识又是怎么反作用于存在呢?意识是怎样与物质世界发生关系呢?如果意识是通过某一物质主体作用于客观世界,作用于存在,那么意识与构成这一主体的物质又是什么关系呢?意识如果独立于主体的物质而存在,麻烦了,鬼要来了,因为这样人就有了两套生命系统,有一个独立的我们又看不见的精神生命要来了 。意识如果是组成主体的特殊物质的性状表达与对客观世界反应的统一,那本来就是物质与物质之间的作用关系 。同样,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意识在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有目的、有方向、有预见地去改造客观世界时也无非是组成主体的特殊物质的性状表达与其对客观世界反应的统一,最终是物质与物质之间的作用关系 。
“意识是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在这里有两点要说明,意识是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的高级形式,意识以感觉、思维等多种心理活动为基础 。
“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性 。”这句话一看,就给我们一个感觉:意识是独立于主、客观世界的主宰 。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忽略了主体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创造客观世界,意识太厉害了,厉害到唯心主义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