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不废除天皇制?为什么保留了天皇制( 二 )


如此看来 , 明治宪法对天皇权力的规定似乎只是一套障眼法 。然而其影响却不止这么简单 。宪法在语言上赋予了天皇以其实际掌握不了的权力 , 结果会在概念上使得政治责任也同时归属于天皇 , 这便在制度上隐藏着对天皇的侵犯 。一旦决策产生了恶劣影响 , 理论上其政治后果要由天皇来承担 , 政府则可借此实现自保 。可是天皇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神 , 如何能将罪责施加到天皇身上呢?责任的归属问题就此成为无解的难题 。
津田在行文当中暗示 , 二战之罪责其实就应当归属于政府 。因为 , 实际操作政治的绝非天皇 , 而是内阁领导的一干政府官员 。既然天皇基本不参与决策 , 那么使国家滑向战争深渊的便只有政府了 。津田虽没有如此明说 , 但他指出宪法对责任归属问题的暧昧定义导致的最大弊害便是战争 , “政府没有考虑天皇的意志” 。这便已将矛头指向政府了 。在他的心目中 , 天皇始终是一个道德的存在 , 不应沾染政治的尘埃 。
在盟军主导之下制定的新宪法一改明治宪法的尊皇色彩 , 将天皇定义为“日本国的象征” 。津田高度认同这一说法 , 认为“象征”这一用语非常恰当 。此外 , 新宪法还明确规定政治责任要由内阁来承担 , 从而在天皇与内阁之间划清界限 , 厘清了天皇与政府的关系 。然而不少人却认为 , 新宪法与明治宪相比 , 剥夺了天皇权力 , 导致天皇地位下降 。津田批评道 , 这种想法其实是明治宪法给人带来的错觉 , 不仅有悖于事实 , 还会损害天皇形象的纯粹性 。大概在津田看来 , 新宪法的规定才是回归了历史本位:在去除天皇权力的同时 , 将这一传统放进了保险箱 。
津田左右吉(1873-1961)
可以说 , 津田的想法与占领军制定宪法的政策不谋而合 。在占领初期还未制定新宪法之前 , 天皇在制度上的存留尚无定论 , 占领军与日本社会处于一种相互博弈的状态 。一方面 , 占领军希望实现平稳占领 , 这就可能需要满足日本保守派的需求 , 保留部分传统制度;另一方面 , 日本也不愿意与占领军产生冲突 , 这就需要迎合麦克阿瑟的民主改革 。在双方计算得失之际 , 天皇作为最重要的传统 , 其存留与否成了最大的未知数 。从现有的一些资料来看 , 似乎当时学者的主流倾向是迎合盟军而非保留天皇 。在这种宁愿割舍传统的选择背后 , 自然含有他们对刚刚结束的战争的痛苦记忆 。在这样的潮流中 , 津田左右吉便成了少数 。但是 , 最终公布的宪法却暗合了津田的想法 。
津田的这本小书并非细致的学理证明 , 而是用自然平易的语言 , 来传播一种对于天皇的认识 。因此 , 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 , 可以说是他的一种策略 。在近现代史学史上 , 天皇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 是日本史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至于人们对天皇的感情如何、天皇的地位如何 , 这些不是应然的问题 , 而是随时代而变化的实然问题 。津田的文章 , 在天皇论之复杂脉络中凸显了一派朴素的尊皇思想 。他似乎是个不太受时代青睐的学者 , 战前受到当局弹压、战后受到同行质疑 。但是从时代的变化中 , 读者却能看到津田本人自洽的思想 , 而这种思想所体现的 , 是对古代传统之情感依赖在现代的温和存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