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正确看待死亡,如何正确面对死亡( 二 )


如何正确面对死亡

人如何正确看待死亡,如何正确面对死亡

文章插图
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从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要死亡的.死亡是最公平的,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所以也不必有太多恐惧,因为那是每个人最后的归属.不需要去考虑太多,好好活好活着的每一天才最重要.
如何正确对待死亡
人如何正确看待死亡,如何正确面对死亡

文章插图
【人如何正确看待死亡,如何正确面对死亡】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哲学的,这样思考的人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里已经不多了 。因为太沉迷于醉生梦死,没工夫思考这个问题 。
孔子面对学生提出的同样的问题时说:“不知生,焉知死?”那意思是要问什么是死,你知道生是什么吗?孔子虽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他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把问题的思考又交给了学生 。这不是不负责任,因为生与死是对立的,客观的说,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天就意味着我们要死去,无非是中间过程的长短而已 。所以,当你能说出生是什么时,你就知道死是什么了 。
简单来讲,死是人类思考的终极命题 。按照人类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人死就是生命的结束 。与任何世上的造物一样,停止呼吸,慢慢腐烂,与那片生育他土地合为一体 。魏晋时代有这样一首民谣:“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余人或以悲,他人或以歌 。”翻译过来就是,死这件事没什么可说的,无非是把身体托付给大山而已 。我的亲戚们或许还在悲伤,别的人或许已经开始唱歌了 。所以,不论你害怕还是欣喜,死只是一个终点而已 。当然,也有欢喜于终点的到来的,大侧大悟之人面对这一刻犹如跑百米的冲刺而已 。弘一法师,也就是那个“长亭外,古道边”的作者,在自己告别人世之时,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 。悲为何?欣为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
按照唯心主义的观点,人的躯体是可以死亡的,但灵魂是不死的 。这种信仰在人类的早期是很流行的 。埃及的法老想尽办法保存自己的尸身就是为了来世的灵魂可以有所附着 。这个与中国“八仙”故事里的“铁拐李”相似 。中国古老的敬天地鬼神与祖宗都是这种思想的遗存 。
中国人的实用主义让中国人很少接受死是成为虚无的事实,所以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里,体现着用生儿育女的办法选择另外一种回避 。法国人萨特终生不要孩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需要孩子让我继续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我的书和我的思想就是我的孩子 。中国人没这么彻底,宁愿相信有鬼神 。其实,这是一种思想的寄托 。用另外一个观点来看,相信鬼就是相信爱!
所以,死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对死的无知 。
真的想透了,你就知道你生命里的每一分每一秒是多么的美好!
人生就像赶车,总有要下车的时候 。圣经里说:“你来于尘土,必归于尘土 。”在来与归之间,在呼与吸之间,从容淡定,无可羁绊方是人生至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