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 四 )

    高邮湖(780平方公里)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
    鄱阳湖(4125平方公里)
    洞庭湖(3968平方公里)
    洪泽湖(1960平方公里)
    太 湖(2250平方公里)
    巢 湖(769.5平方公里)
    微山湖(1266平方公里)
    白洋淀(336 平方公里)
    呼伦湖(2339平方公里)
    贝尔湖(609平方公里)
    兴凯湖(4380平方公里)
    澱山湖(63平方公里)
    色林错
    洪 湖(413平方公里)
    扎陵湖(526.1平方公里)
    鄂陵湖(610.70平方公里,鹹水湖)
    班公湖
    乌梁素海
    岱海(165.00平方公里)
    博斯腾湖
    乌伦古湖
    巴里坤湖
    艾丁湖
    阿其克库勒湖
    西台吉乃尔湖
    东台吉乃尔湖
    达布逊湖
    阿牙克库木湖
    西金乌兰湖
    乌兰乌拉湖
    米提江占木错
    星宿海
    哈拉湖
    青海湖(4583平方公里,鹹水湖)
    噶顺桌尔
    玛旁雍错
    阿克赛钦湖
    昂拉仁错
    扎日南木错
    当惹雍错
    昂孜错
    格仁错
    色林错
    羊卓雍错
    滇池
    纳木错(1920平方公里,鹹水湖)
    长白山天池(10平方公里)
    抚仙湖
    洱海
功能湖泊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湖泊及其流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湖泊本身对全球变化回响敏感,在人与自然这一複杂的巨大系统中,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係密切,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 。
湖泊

文章插图
鄱阳湖划分按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中国湖泊分布划分为青藏高原湖区、云贵高原湖区、蒙新与黄土高原湖区、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东部平原湖区和东南低山丘陵湖区最近研究统计表明,中国10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已经从《中国湖泊志》统计的656个减少到581个,总面积从8525694平方公里缩小到6867158平方公里 。在大于10平方公里的581个天然湖泊中,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11个,合计面积225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2.9%;面积在1000~500平方公里的14个,合计面积929148平方公里占13.5%;面积在500~100平方公里的102个,合计面积2155366平方公里,占31.4%;面积在100~50平方公里的95个,合计面积673317平方公里,占9.8%;面积在50~10平方公里的359个,合计面积84951平方公里,占12.4% 。若把面积在1~10平方公里的湖泊也统计在内,则全国天然湖泊个数约在3000个左右,因为这一部分湖泊面积小,随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变化较大,数据很难準确统计,而贮水量所占份额不大若将湖泊贮水量按淡水湖、鹹水湖和滷水盐湖3种类型统计,总贮水量为75508736×108立方米;其中淡水湖为23501576×108立方米,占31.1%;鹹水湖为46141296×108立方米,占61.11%,滷水盐湖为5865864×108立方米,占7.8% 。中国湖泊的贮水量是以鹹水湖为主,其次为淡水湖,两者相差约1倍,滷水盐湖的贮水量所占比重最小,约相当于鹹水湖的近1/8,淡水湖的近1/4 。然而,中国湖泊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其中总面积和淡水蓄水量的一半分布在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在西北水资源紧缺的乾旱区湖泊通常是鹹水湖 。湖泊变迁面临问题太湖、巢湖、滇池今夏相继爆发蓝藻危机,湖泊问题再度进入公共视野,如果我们把目光稍微向后追溯几十年,就不难发现中国的湖泊在众多压力胁迫之下一直呈步步退让的萎缩态势甚至一些曾经碧波浩蕩的大湖,和它承载的繁荣和文明,几乎是在“转瞬间”就灰飞烟灭,比如罗布泊湖泊是个複杂的、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是自然万物和人类文明的繁盛之地,但近现代以来,湖泊似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一些漠视湖泊自然法则的超负荷甚至是破坏性的开发使湖泊满目疮痍,其结局往往便是“湖毁人亡”的悲剧套用一句老话:“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透过近现代中国湖泊的变迁,我们兴许能窥探一些有关湖泊的自然法则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湖泊面积缩小、污染加剧、可利用水量减少、生态与环境日趋恶化、灾害频发、经济损失剧增,湖泊已经成为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最为敏感、影响最为深刻、治理难度最大的地理单元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湖泊在自然和人为活动双重胁迫的共同作用下,其功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总体趋势是湖泊在大面积的萎缩乃至消失,贮水量相应骤减,湖泊水质不断恶化,湖泊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给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沙尘源曾是湖泊在中国西部乾旱区,湖泊通常是出山河流的尾闾湖,山地形成产流区,山前绿洲形成耗水区,处于尾闾低洼盆地的湖泊水位变化敏感,反映着湖泊来水量的变化状况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尾闾湖泊近几十年来普遍萎缩,部分乾涸,导致区域生态严重恶化如历史上着名的罗布泊曾是一个浩瀚大湖,最大时湖泊面积达5200平方公里,1931年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仍有6600平方公里,1972年的卫片反映已完全乾涸,成为广袤的乾盐滩,寸草不生,人迹罕至 。处于新疆北部的艾比湖在20世纪40年代,湖面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贮水量300×108立方米,到1950年湖泊面积尚有1070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80年代面积急剧缩小到500平方公里,贮水量也相应减少到70×108立方米 。内蒙古岱海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水位持续下降,1970~1995年的25年中下降385米,湖泊面积也由160平方公里缩小到109平方公里 。内蒙古自治区的居延海是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区又一着名湖泊,该湖在历史上最盛时面积曾达2600平方公里,秦汉时期湖面仍保留有760平方公里,20世纪50年代以前,注入湖泊的河流除6月份有断流现象出现外,其他季节从不断流,年平均径流量达100×108立方米,由于水源尚较充沛,昔日的居延海沿岸素有居延绿洲之称,是中国着名的骆驼之乡,1958年,西居延海面积267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蓄水量534×108立方米;东居延海面积3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蓄水量070×108立方米1961年秋,因河流断流无水补给,西居延海乾涸,湖床龟裂成盐硷壳东居延海也于1963年乾涸;及至1982年因水源补给偶有改善,湖泊出现返春现象,水域面积恢复达到236平方公里,水深18米;此后,1984年、1988年、1992年和1994年,又相继数度乾涸,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居延绿洲沙化严重,同时,大片乾涸的湖底沉积物成为沙尘暴的物质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