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蹈形式 爵士舞( 三 )


现代舞蹈形式 爵士舞

文章插图
踢踏舞可说是爵士舞的始祖 。早在1800年代中期已有踢踏舞的出现,它承接了非洲舞蹈中複杂及分割节奏的特色 。在1920至1940年代这个爵士舞的黄金时段,基本上爵士舞就等同爵士舞,踢踏舞就是爵士舞 。专业踢踏舞者在这个时候和大型爵士乐团常常一起表演 。后来因着潮流的转变和爵士舞流派分支的发展,踢踏舞渐渐被看成爵士舞以外的一种舞蹈 。舞台式高帽和手杖是从前舞台式爵士舞常用的道具,但舞台式爵士舞也不只局限于这样 。舞台式爵士舞有一种炫耀的风格,随着切分的爵士音乐伴奏显出摇摆的特质 。舞台式爵士舞紧随百老汇的歌舞剧之演变 。它们从二十年代的 灿耀目的轻鬆娱乐发展至四,五十年代小心经营和结构紧密的歌舞话剧 。在二,三十年代时,爵士舞和踢踏舞往往只是歌剧剧情以外的一些小插曲 。二十年代的「舞蹈总监」("dance directors")很多对舞蹈一窍不通,他们只懂挑选面孔甜美的女子做表演者;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编舞者」 ("choreographers")开始取缔这些「舞蹈总监」 。佐治白兰治(George Balanchine)是首位在百老汇用「编舞者」这名称的人;他也是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创办人和编舞者 。芭蕾舞是首种对百老汇有重要影响的艺术舞种,它的成功鼓励了后期认真地利用爵士舞元素来作舞蹈编排的尝试 。白兰治的经典作包括1936年,与踢踏舞舞者香比夏巴(Herbie Harper)编成的「第十街的屠杀」(“Slaughter on Tenth Avenue”) 。自三十年代中,百老汇已不再是随便凑成的爵士舞,踢踏舞和女子歌舞团(chorus line)的欢娱节目那幺简单,而是要求用正式受过舞蹈技巧训练的舞者 。这种新的舞台式爵士舞之兴盛,可归功于三位杰出的编舞者:嘉芙莲端鹹(Katherine Dunham),谢龙罗宾士(Jerome Robbins)和积高尔(Jack Cole,他被誉为「美国爵士舞之父」) 。嘉芙莲端鹹在大学时主修人类学,又获奖学金去钻研西印第安及非洲的民族舞蹈 。她善于用特出的服装,灯光及编舞架构去把原始部落的舞蹈色彩带给观众 。她的舞蹈课,常夹杂原始舞蹈的动作于典型舞蹈基训锻鍊中 。端鹹更曾与佐治白兰治携手为歌舞剧“Cabin in the Sky”编舞 。积高尔是舞台式爵士舞发展的重要人物;他在1942年把混合了东印第安舞蹈及美国哈林社交舞的动作,把爵士乐的摇摆节奏展现于观众面前 。一些舞作品中多不胜数,例如:“Magdalena,”“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 “Cover Girl,” “The Merry Widow,”“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Les Girls” 等 。高尔更培育了好几位舞蹈影星,如米芝姬罗(Mitzi Gaynor),妮妲希华斯(Rita Hayworth),云慧顿(Gwen Verdon)等,并为女星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及珍罗素(Jane Russell)等设计舞步 。就连舞蹈界名人占基利(Gene Kelly)和麦马图(Matt Mattox)也跳过高尔的作品 。米高班尼(Michael Bennett)于1975年的"A Chorus Line"十分受欢迎,赢取了Pulitzer Prize,更是百老汇持续长久的音乐剧之一 。"A Chorus Line"褒扬另类的百老汇舞者和舞蹈风格 – 强悍的爵士舞,踢跶舞,炫目花巧的芭蕾舞和表演的技巧和功架 。其他的百老汇歌舞剧如宝科司(Bob Fosse)1972年的"舞厅"(Cabaret),1975年的"芝加哥"("Chicago")和1978年的"舞蹈"("Dancin'")也助长爵士舞的流行程度 。八十年代出色的歌舞剧如「猫」("Cats"),「西贡小姐」("Miss Saigon")和「歌与舞」("Song and Dance")等也给百老汇爵士舞一些表现的机会,但由于这些剧目都以歌曲为主元素,舞台式爵士舞自那时至今也未见有何显着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