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传身教,平邑这位耄耋老人让60多个子孙懂得孝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邱 明
10岁时,刘家兰来到婆家,挑水砍柴,洗衣做饭,本应逐光嬉戏的年纪,却早早担起家庭的重担。命运的清苦被时代的进步拯救。从童养媳到家族长者,刘家兰感叹于当今物质生活的富足,更得意于她膝下64名子孙,以其为榜样,把尊老爱亲的家风传了下来。
【 老人|言传身教,平邑这位耄耋老人让60多个子孙懂得孝德】草木灰洗衣
早早担起家庭重担
山里人的日子过得悠长。从临沂市平邑县流峪镇另一个山沟“嫁”到少山前村孟家,刘家兰已经在这里度过了近80年的时光。岁月悠长,辛酸尝遍。
1942年,10岁的刘家兰来到孟家时,还不能完全理解“童养媳”含义,只知道以后要在这个陌生家中生活。这是个只有母子相依的家庭,她来到这里要早早承担起家庭重担。
谨小慎微。如果刘家兰了解这个词的意思,一定会用来总结来到孟家时的状态。婆婆的眼神、语气,是指挥棒,刘家兰要学会观察。
革命烽火燎原的年代,山里人日子清苦,那个时候人们普遍没有见过洗衣粉。草木灰是仅有的洗衣用料,10岁的刘家兰要抱着全家衣服下到山沟淘洗。汗流浃背回到家中,婆婆翻着湿漉漉的衣服皱起眉头。粗布粗衣就着草木灰洗起来是个体力活,纤细的臂膀只能勉强把衣服揉搓一遍,草木灰去污能力有限,衣服洗不干净很正常。看到婆婆眉头一皱,刘家兰赶紧红着脸到灶下再抓一把草木灰,把衣服摊到石板上再揉搓。
除了家务活做不好可能换来打骂,言谈举止不到位也容易被苛责。刘家兰说,婆婆从外回来要主动上前问好、端茶倒水,长辈说着话不该插嘴的时候一句话不能说,这样些规矩都是她用一次次教训总结出来。
16岁时,刘家兰正式与丈夫结婚。直到他们的大儿子成婚后,她才不再因琐事挨婆婆打骂。
抚养10个孩子
照料卧床婆婆三年
刘家兰的丈夫是家中独子,在他们结婚那个时代,人丁兴旺是每个家庭朴素愿望。她和丈夫先后生育了11个子女,其中一个女儿因病不幸夭折。
瘠薄的山岭地,让这个十几口人的家庭捉襟见肘,刘家兰最要紧的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儿女们吃上饭。
“那个时候我已经嫁过来了,这个家真是穷得不像样。”大儿媳徐瑞兰说,孟家人口多,只有3间堂屋、2间东屋,她结婚新房在东屋,草屋顶露着缝,外面下完雨里边还得滴答好一阵。一年到头“无粮窝头”是主要食物,那是一种用地瓜秧晒干碾碎后按照窝头样子蒸熟,只有极度饥饿才能咽下去的食物。为数不多的地瓜干,到了孩子手里生吃起来就像饼干一样香甜。只有过年的时候,全家人才能吃上一顿萝卜馅的水饺解馋。
文章插图
刘家兰(左一)的养老房与大儿子家紧邻,拉家常是常伴的时光
口粮不够吃,刘家兰有时得拿家里好的地瓜干,去别村兑换成分量更多的次品。“婆婆当新媳妇时吃了不少苦,我刚过门,她不忍心看着我也跟着受苦,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日子好一些。”徐瑞兰介绍,淘换来粮食后,刘家兰偷偷挑出好一点的煎饼或地瓜干送给她,剩下的留个其他人吃。
既要周全成婚子女的日子,还要喂饱未成年子女,婆婆又逐渐年老。从童养媳熬成婆婆,刘家兰的日子并没轻快。上世纪80年代初,刘家兰的婆婆患病卧床,前后长达3年。她的丈夫也积劳成疾,患上脉管炎导致右腿截肢。
“她不记仇,没因为上面的老人不能动了就不管不问,报复年轻时她进到这个家受的罪。”徐瑞兰说,刘家兰常对子女念叨她婆婆好的一面,比如家里虽然穷但对过路讨饭更穷的人倾力相助,甚至连家里仅有的一件新薄袄都拆成两件,送了出去;比如公道、正直,日子再苦也不偷不抢,凭自己的能力吃饭。她把婆婆当自己的亲娘一样看待,养老送终,让其体面地安详离世。
- 摔倒|暖心!老人街头摔倒头部流血 余庆交巡警驱车紧急送医
- 民警|老人街头突发疾病,衡山快警暖心救助!
- 老人们|善美金华BRT站台暖心角关爱老年人
- 丈夫|看哭!丈夫战死沙场,烟台94岁老人苦等74年未改嫁
- 宝山区消防救援支队|老人不慎跌入地下通道 消防队员现场救助
- 陈勇|七旬老人深陷粪池,民警毫不犹豫跳了下去,扶了30多分钟
- 新华分局|平顶山公安局新华分局暖心救助流浪老人
- 医院|请大家帮忙找家属!“无名老人”南宁街头摔伤住进医院多日,无人探望
- 三堂街镇|桃江七旬老人醉酒后竟昏睡在路边,民警将其送回家中
- 新闻记者|敬老爱老 情暖寒冬 尧王酒业走访莒县百岁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