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的托养所:摆渡孤残孩子的诺亚方舟 耳朵拉车吉尼斯记录( 二 )


“别看一切上了正轨,起初的困难太多 。”李建回忆,因为这些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洗漱穿脱都不能自理,都需要一个个帮助才能完成 。夜间,他至少要起床3次,问问哪个孩子需要小便,看看哪个孩子被子没盖好 。孩子不会吃饭,一日三餐,他手把手地教 。刚洗好的衣服很快沾上了污渍,李建只好再洗一遍 。孩子不肯开口,李建便耐心地说上一句又一句,一点点建立信任关系 。
为了学习更多的康复技能,李建近年到处拜师学艺,城市里有相关的课程会议,他都积极取经 。结合课程和实际,他创造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程”,和城里康复机构强调一对一个训、感统训练不一样,他从最基本的自理开始教孩子,提裤子,系扣子,挤牙膏……城市的特殊儿童有家人照料,而农村家庭缺乏康复意识,“总有一天,他们会离开我,在没有家人朋友的陪伴下自己生活,自理是必需技能 。”李建说道 。
在李建要求下,自闭症女孩星星自己穿好了外套 。得到表扬后,星星亲了李建一口 。
李建又到隔壁小学要来了用旧的教科书,为孩子们排了语文、数学、写字课,自己也亲自上阵,带着孩子们互动唱歌,教会他们启蒙国学 。而一进入课堂状态,孩子们会有心地竖起耳朵,保持专注,完成老师的要求 。他还在租来的田地上教孩子们种植大蒜、花生,智商高一些的孩子,已经掌握了播种 。
这一顿饭吃完,14岁的自闭症男孩康康主动扫起了地,拾了碗筷 。这个曾经连话都不说的男孩已经能背诵诗句,“他动手能力很好,我相信他从我这出去啊,能找到养活自己的工作 。”李建自豪地说 。
“不知有多苦,为善方心安”
“感谢顺达驾校赵红等爱心人士捐赠”,“感谢大七酒店设备用品捐赠”,“感谢睢宁县乐助公益协会捐赠”,“感谢……”李建把来自社会的帮助都仔细地贴在的托养所的柜子、滑梯,课桌,灶具上 。
扎根在农村深处,消息闭塞,资源有限都成了小小的托养所捉襟见肘的难题 。“50万”李建算了算,自己这些年在所里的投入是这样的一个数字 。很难想象,仅仅依靠原先每月打工不到5000元的收入积蓄,和断断续续来自社会的一些资助,李建是如何维持惨淡经营,又不忘初心 。
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孩子们洗上了热水澡 。每一份恩情,李建都不忘记下 。
早年,李建只想收留流浪的特殊孩子,孩子们的吃穿用度他全部自掏腰包,后来实在困难,他才难为地向家长开口收取100元的基本费用——就这样,4个孩子还被家人领了回去,这让李建纠结不已 。随着规模的扩建,心翼托养所现拥有操场,教学室,娱乐间和寝室 。根据国家政策,每个特殊孩子家庭每月可在民政部门领取500元补贴,这让不少家长愿意再多出100元把孩子全托在李建这 。4名老师照管着17名孩子,“每个老师一个月工资只有1400块,收取的费用付给老师和孩子们的吃穿用度,基本收支平衡 。”
睢宁县乐助公益协会的副会长武献伟趁着假期,总要来心翼托养所陪孩子们玩乐,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熟脸”后,自闭症的女童星星见了武献伟也会来拉拉手 。除了陪伴,武献伟还不遗余力地利用自己的朋友圈,传播这个小小托养所的爱心故事,再把她收到的善款捐赠给李建 。“我们公益协会做的最多的是助学 。”在武献伟的努力下,当地一户父亲早逝、母亲患有智障的家庭里无人照看的三姐弟顺利来到心翼托养所 。“他们的妈妈因为患病,管不了孩子,最初三个孩子饿得营养不良,现在在李老师这,气色红润多了 。”
“说到底,做这样的好事才会让我安心 。”一路走来,李建虽然没少为钱的事发愁,但看着孩子济济一堂,笑容满脸,他也便全然忘了坚持到底的辛苦 。在他的计划中,他还要再扩建一个睢宁当地的特殊成人托管所 。“和城市家庭不一样,农村家庭的特殊孩子在成人后保护太少,我希望在我这,成人也可以得到照管,通过简单的劳动养活他们自己 。”特殊孩子从小到30岁的成长计划,都一一列在了他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