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美食揭秘:皇宫不吃猪肉食河豚成为时尚( 二 )


当然水平较高者还是王公府第的厨师 , 他们用杨梅、冬瓜、金桔、鲜姜、嫩笋等 , 雕成甜酸的花梅球儿、清甜的蜜冬瓜鱼、微辣带甜的花姜 , 而且还在金桔、橙子、木瓜上雕出花及大段花、方花 , 又在青梅上雕出荷叶儿 。
值得一题是这些御宴中看食并非约定俗成就是果品、香料 。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曾记载 , 御宴时各国使节和群臣面前都“分列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 , 次列果子” , 而辽国使节面前加“独羊鸡鹅连骨熟肉为看盘 , 皆以小绳束之 , 又生葱韭蒜醋各一碟” , 这是因为辽国饮食风俗粗劣、最尊贵的食礼就是熟肉上摆放生葱蒜韭 。而在南宋又因口味偏甜 , 看盘上的蜜雕果子、雕花蜜饯也逐渐多了 。这种看菜的盛行流传至今日就是工艺菜的始祖 。
市坊之间广告声
宋代饮食风尚虽然以宫廷的好恶为旗帜 , 但一如历代引领时尚潮流的却永远不会是宫廷的 , 是民间的饮食文化 。两宋时代城市饮食休闲行业异常发达 , 令皇城之间的君王在夜半都望着城中漫天灯火为之向往 。这首先归功于宋代经济的繁荣 , 除了酒肆之间不再如唐代被约束在市坊中间 , 两宋百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正式开始三餐制的 。在此之前 , 按礼仪天子一日四餐,诸侯一日三餐 , 平民两餐 。西汉时 , 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 , 就专门点出 , “减一日三餐为两餐” 。而至这个普通平民日常饮食能从两餐到三餐为习俗 , 除了证明宫廷刻板的饮食礼仪规定对民间约束的失效 , 更折射出了两宋不必史官曲笔礼赞的繁华 。
网络配图
三餐制直接带动的餐饮业的繁华 , 也带来了市坊餐饮间的竞争 , 除了在各种菜品、餐具上的争奇斗艳 , 当时招幌广告、节日促销外加环境促销已经成为饮食商铺三大促销手段 。饮食广告业在宋代初具雏形 。一般著名的酒楼如樊楼、白矾楼会不惜千金请人赋写诗词以增加自家酒楼的名气 。而一些不知名的小店也会打出“孙羊肉”、“李家酒”等特色招牌广告 。在《鸡肋编》中甚至记载了一游走街边卖环饼的小贩 , 为别出心裁 , 挖空心思想出的叫卖词:“吃亏的便是我呀” 。结果当在他在哲宗被废的孟皇后居处瑶华宫前也这样叫卖时 , 引起开封府衙役的注目 , 疑他借此讽刺皇帝废后不当 , 所以将其抓捕审讯 。审后才得知他只是为了推销自己的饼 , 便责打100后放出 。此后 , 此小贩便改口喊“待我放下歇一歇吧” 。这则传为一时笑谈的故事 , 无一不生动描述酒楼旗肆飞扬 , 叫卖喧嚷不息的宋代饮食风俗 。
名士风流和饮食
当然任何民间的饮食风俗 , 最直接的记录者就是当代的文人 。宋代的文人为当时的饮风食俗的推广、流传是不余遗力的 。宋代的饮食著作大致可分为食经类、茶学类和酒学类等三类 , 其中不仅数量和种类大大增加 , 更通过文人的编写让饮食著作在书籍中的地位有了很大地提高 。比如宋代时期 , 仅仅食经的郑樵《通志·艺文略》将食经单独作为一个门类列出 , 共收录了41部360卷著作目录 。
而把饮食描写融入吟咏的诗词文赋 , 在宋更是比比皆是 , 象一代文豪苏轼就写有大量的这方面的诗文 , 《东坡羹颂》、《猪肉颂》、《老饕赋》、《试院煎茶》、《和蒋夔寄茶》等 。当然他为买饼老妇人写的广告诗 “纤手搓来玉色匀 ,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 , 压匾佳人缠臂金 。”更是流传千古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