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地貌( 二 )


流水地貌

文章插图
V字形河谷洪积扇洪积扇是暂时性流水作用在谷口形成的堆积地貌 。它是半乾旱、乾旱地区山麓地带分布相当普遍的地貌 。以谷口为顶点,向外围倾斜,坡度由大变小,逐渐过渡到周围平地 。洪积扇上广泛发育放射状沟谷 。这种地貌风化强烈,山地形态险峻 。相邻洪积扇连线成倾斜平原,外缘呈波状弧形轮廓 。作用流水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这三种作用主要受流速、流量和含沙量的控制 。一定的流速、流量,只能挟运一定数量的泥沙,因此,当流速、流量增加,或含沙量减少时,流水就产生侵蚀作用,并将侵蚀下来的物质运走;反之,就发生堆积 。形成流水的侵蚀表现为流水对坡面、沟谷和河谷的侵蚀 。坡面侵蚀是坡面流水对地表进行面状的、均匀的沖刷 。沟谷流水与河流的侵蚀是一种线状侵蚀,表现为下蚀(下切)、旁蚀(侧蚀) 与溯源侵蚀(向源侵蚀)三种 。下蚀是指流水及其挟带的砂砾等对谷底的侵蚀,其结果使谷底加深 。旁蚀是对谷地两侧的侵蚀,其结果使谷坡后退,谷地展宽 。溯源侵蚀系指向源头的侵蚀,其结果使谷地伸长 。下蚀、旁蚀与溯源侵蚀是相互联繫、同时进行的 。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流水使砂砾沿底面滑动、滚动或跃动,统称为推移 。在水底被推动的砂砾粒径总是与起动流速的平方成正比,而砂砾的体积或重量又与其粒径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颗粒的重量与起动流速的六次方成正比 。这就是山区河流、沟谷中能搬运巨大砾块的原因 。另一种是细小泥沙在水中呈悬浮状态移运,称为悬移 。但是,被流水搬运的同一粒径的物质,随着流水搬运能力的变化,其搬运方式可发生变化 。当水流中的含沙量超过其搬运能力时,即有一定数量的泥沙堆积下来 。河流上游大多地处山地和高原,落差大,水流急,河谷深切而狭窄 。地表流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力作用 。即使在乾旱少雨的荒漠地区、寒冷的高山高纬地区,它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陆地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地形流水是一个最普遍、最活跃的因素 。地表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由于大气降水在地球上分布较普遍,所以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在陆地表面几乎到处都有 。大气降水受不同自然地理条件控制,各地降水的性质和强度差别很大,加上其它条件的影响,致使流水地貌形态十分複杂 。地表流水可分为暂时性流水和经常性流水,前者指降雨时或雨后(或融冰化雪时)很短时间内出现的流水,后者指终年保持一定水量的河流 。两者不仅存在的时间有所差异,更重要的是水文状况不同,因此暂时性流水形成的地貌与河流地貌在形态上有明显的不同 。根据流水在地表流动的方式可分为无槽流水和有槽流水两种 。无槽流水指流水在地表流动时无固定明显的沟槽,如雨后斜坡上薄层片流和细小股流 。有槽流水是指汇集在谷地中的流水,它包括暂时性流水的沖沟流水(洪流)和河流两种 。由地表流水作用(包括侵蚀、堆积)所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称流水堆积地貌 。片流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形成明显的地貌,它只是把斜坡上的风化碎屑物质集中到低处,为其它外力作用提供可搬运的物质 。洪流或沖沟流水侵蚀地貌主要是各种形式的沖沟,在半乾旱和乾旱的我国西北地区,这类地貌分布相当普遍,它的堆积地貌主要是分布在沟口的洪积锥(扇)和山麓倾斜平原 。河流侵蚀地貌主要是各种类型的河谷,它的堆积地貌主要的有河漫滩、河流三角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