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欺瞒曹操计杀关羽在诸葛亮手中杀人!( 三 )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战乱不已,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在此情况下,解决粮食和流民问题就成为稳定社会、克敌制胜的关键 。
公元218年,已升为军司马(掌管军政和军赋)的司马懿向曹操提出了实行“军屯”的建议 。他说:“前贤治国,以农业生产粮食丰足为首 。现在天下不从事耕种的有几十万人,这不是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虽然现在战事频繁,不能完全放弃武备,但可以且耕且守 。”曹操欣然采纳 。此后,司马懿还不断地强调劝农积谷的重要性,并具体领导了发展军屯的事宜,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很好的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 。
后来,司马懿于231年驻军长安,都督雍、凉二州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 。为了增强实力,他很重视对关中屯田基地的建设 。233年,司马懿组织兴修水利,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洛水灌溉盐碱地三千多顷,收到了“国以充实”的效果 。两年后关东大灾,人民饥谨,司马懿调运五百万解粮食输往京师洛阳,以资救济 。
241年,司马懿主持对吴作战时,开始筹划在淮南淮北地区创建军屯 。242年三月,司马懿又奏请修广漕渠,引黄河水入注,灌溉东南诸陂,大兴屯田 。广漕渠修好后长三百多里,灌溉田地两万多顷 。一年后,司马懿又大兴屯田,广开淮阳、百尺二渠,灌溉颖川南北田地一万多顷 。自此,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仓糜相望,自寿阳至京都洛阳,百姓屯田与军队屯田连成一片,好一派繁忙生产的景象 。
淮河流域与东吴接壤,司马懿在这里大规模屯田,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军事意义 。在当时,由于司马懿的倡导,曹魏政府在淮北有两万多人屯垦,淮南也有三万多人,而且还有四万多人在这一地区且耕且守,每年可得军粮五百万解 。不仅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还对增加曹魏财力、支持与东吴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