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IP落地青岛!中国顶级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做歌唱家还要做“音乐郎中” 中国新十大男高音( 二 )


一比四十的传授
一个千万级的都市,合唱人口大约多少?初步统计,青岛有一千多支合唱团,而北京更是达到了上万支 。
近年来以上海彩虹合唱团为代表的合唱团体爆红,成为剧院演出的爆款,也让合唱团从民间走上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合唱是入门级的,谁都可以参与,我们在推广合唱方面的手段多样,除了音乐会,还有合唱指挥的研修班、大师班 。一个合唱指挥的研修班,招40个人,这40个人既是合唱指挥同时又是歌者,39个人在台上合唱,一个人在底下指挥,每天车轮战,每个人都有机会,你在指导别人的时候也要自己唱一下,各路专家在旁边随时进行指导 。”戴玉强认为:“做合唱,首先得培养指挥,每一期培养40个指挥,每人再培养40个人,就是一个量级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一些真正有一定水准、有基础、有天赋的人才,我们就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了 。从我开始,还有我的徒弟和我的艺术家朋友参与进来,这事就得踏踏实实去干 。”
戴玉强对青岛的音乐资源非常熟悉,尤其对年轻一代的音乐成长非常关注,“孩子们学习数学语文历史地理相对比学习音乐更容易 。老师不用一对一,也不用牵扯那么多乐器、设施、设备 。七个音符有不同的组合和不同的旋律,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练习 。我们的音乐理念不是把每个孩子培养成音乐家,而是要让每个孩子像认识123一样认识哆来咪,让七个音符从小在孩子心中扎根 。”戴玉强表示,青岛具备一切成为音乐之岛的先决条件,也培养了吕思清等一大批音乐家,“有这样的历史传承和艺术基因,我们要付出努力推广音乐,躬身入局,弯下腰做事情 。”
2000年,戴玉强在青岛日报阳光大厅举行了个人首场独唱演唱会,“当时一位采访人员给演唱会写了篇报道《有一个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 。在青岛我获得了信心:我有能力开个人演唱会,而且底下有那么多歌迷如痴如醉,有那么多歌迷排队去买我的唱片 。”在戴玉强看来,青岛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它的城市风貌不一样,它的建筑和地理环境非常有特色,对于音乐家来说,这个城市跟艺术贴切,不违和 。”按照计划,戴玉强与青岛的合作不只是落地音乐活动、做音乐艺术节,而是从长远着手,从孩子着手,“青岛市民大多热爱音乐,对音乐有着发自内心的认同,‘我的生活不能不喝点啤酒,吃点蛤蜊,缺少音乐就像是缺少啤酒蛤蜊,感觉生活必需品少了一块儿’ 。让每一个孩子都从小能够接受音乐,体验音乐,在这过程当中来发现人才,培养出更多的吕思清、戴玉强,这事就成了 。”
耳熟能详,经典长存
一方面注重合唱艺术教育,提升合唱团队水准,另一方面也要坚持高端歌剧艺术的传播,打造高水平的歌剧 。当下各个城市都配备了高水准的音乐厅、大剧院,然而演什么,需要观众和艺术家双向奔赴,“第一,从业者要提高音乐产品的艺术含量;其次,要好好引导观众,感受真正的经典 。国际上那么多久负盛名的歌剧院,几百年来积累了那么多交响乐经典,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作品数不胜数,歌剧大师从罗西尼、贝里尼、唐尼采蒂、普契尼到威尔第,然而一家歌剧院每年能带给观众的大概就是五六部,每年全世界巡演的歌剧也就十余部,所以说,还得打造经典 。”
戴玉强与金钟奖金奖获得者、旅意女中音歌唱家李思琦合作演出 。
青岛近年来走出了一批歌唱家,上海歌剧院首席女高音徐晓英、CCTV中国“新十大男高音歌唱家”苑璐、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安科等成为音乐界中坚力量 。戴玉强认为,需要加强原创作品的打造,让歌唱家凭借代表作与观众建立链接,“音乐有这么一个特性:耳熟能详 。对照视觉艺术,一部电影、电视剧很好看,观众看两遍,看三遍,很少有人看第四遍 。然而一段经典音乐,这辈子你可能要听1000遍还乐此不疲,你还是要听,一听到它你就被触动了,每次听都有新的感受,这就是听觉艺术和别的艺术的区别 。我们要从根本上挖掘听觉艺术的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