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一刻值千金:让皇后夜心醉神迷的皇帝洞房信物( 二 )


中国历史上关于如意的记载,见之《晋书·王敦传》:孙权曾得如意柄,“每酒后,辄味魏武帝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边尽缺 。”唐代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中也有:“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之句 。由此可见,魏晋、盛唐时代,中国的如意,主要是用来搔痒的 。
在古代,如意除了可以用于搔痒之外,有人还用它决策军国大事,其威势有些近似了权杖 。如南朝的韦睿在徐州的战事中,就是用了“如意”指挥千军万马,一日数合,连获大胜 。如意也是文人雅士的所喜爱之物,吟诗咏赋时,用它作为打节拍之用,清雅悠闲之时还可以随身带之玩赏 。如意还是舞蹈的道具,故“如意舞” 。梁简文帝萧纲的诗中有:“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 。东吴的孙和,曾在月下作如意舞,不慎打伤所宠爱邓夫人脸颊,后虽治好了,但脸上仍留下了瘢痕 。引诱后宫人效仿,遂成古代点靥之风 。
到了明清时期,玉如意不仅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品,而且走进了紫禁城,成为皇宫里皇帝和后妃心爱的品玩之物 。在皇帝的御座旁,在后妃的寝殿中,都有玉如意的身影,以示吉祥顺心,万事如意 。乾隆皇帝弘历就有一首题为《泳商铜如意》的七绝:“一柄曲拳代谈者,琳玢古色错金银 。谁知子氏犹尚质,已有欣于如意人” 。在乾隆皇帝的心中,这柄商代的铜如意是价值连城、无可替代的国宝 。
玉如意成了观赏品、珍藏品,一时身价百增 。清代的玉如意不仅是皇帝挑选皇后的信物、恩赐嫔妃的礼品,也成了朝中大臣敬献皇帝的贡物 。据清宫的档案、轶案记载,每逢皇帝即位、皇后和妃嫔生日、节日及喜庆佳日,大臣们都要向皇帝后妃等敬献如意 。最为有趣的是有位大臣一次进献了“九九如意”,就是用九柄如意为一盒,九盒共八十一柄如意 。皇帝身边的大臣有的为了加官得宠,也进贡珍奇的如意等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如意中,就保存有进贡者题款的如意 。慈禧太后在六十寿辰时,光绪皇帝进献了一套九柄玉如意,王公大臣们自然也不甘落后,敬献的玉如意珍品就有八十多柄 。玉如意一时成为最为时尚的寿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