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山东基层“守宝人”:付出辛劳 收获欣喜

相较于保存在各类博物馆的奇珍异宝,散落于野外的文物保护难度更大。大山中、田地里,不可移动文物经风历雪,记录着文明进步的历程,却无法预测自己的命运。悠长而平静的岁月里,山东有这样一群人,多年如一日,甘当基层“守宝人”。他们有的是县博物馆馆长,有的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有的是普普通通的村支书,尽管职业不同、年龄不同,但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不谋而合。近期,采访人员分赴山东多地,与3位长期工作在基层文物保护一线的人员交谈,记录下了他们琐碎而不平凡的守宝故事。

收获|山东基层“守宝人”:付出辛劳 收获欣喜
文章插图
山东一家基层博物馆展出的石刻造像 韩春义 摄

收获|山东基层“守宝人”:付出辛劳 收获欣喜
文章插图
山东考古研究人员在基层进行挖掘工作 韩春义 摄
钻玉米地抓贼的博物馆馆长
王培永,现为临沂市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一级主任科员,兼任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馆长。从2002年到原沂南县文化局工作至今,王培永在文物战线工作了近20年。其间,他从对文物工作不熟悉的外行,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文保专家”。身边亲朋则更愿称呼他“保护文物的傻大胆儿”。
沂南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涌现了“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不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沂南境内还有大量汉代遗址,一些墓葬出土的汉画像石更是蜚声海内外。
人怕出名猪怕壮,遗址最怕被盗墓贼盯上。早些年,王培永大量的工作精力都用在与盗墓贼斗智斗勇上。
2008年9月的一天,沂南县文化部门接到举报:位于砖埠镇的阳都故城发现盗洞。听闻消息的王培永,立即跟有关人员赶往现场,发现盗洞上被有意覆盖木板和泥土,应是盗墓还未“完工”。时值初秋,现场周边是大片即将进入收获期的玉米地,西侧则有一处蔬菜大棚。经与县领导、公安部门负责人交流,王培永决定在蔬菜大棚进行蹲守,随时准备对盗墓贼来一场“瓮中捉鳖”。
为避免打草惊蛇,王培永每天刚黑天时,不敢走路去蔬菜大棚,而是从很远的地方下车,钻玉米地过去。那年初秋的沂蒙山区,阴雨连绵。玉米地里,王培永深一脚、浅一脚,不敢开手电,也不敢出声,像心思缜密的猎人一样,一步步向目标靠近。
【 收获|山东基层“守宝人”:付出辛劳 收获欣喜】盗墓贼很狡猾。第一晚没露面,第二晚也没去,如此等了几日后,盗墓贼终于露头了。王培永和公安部门的干警一起,集合、上交手机、宣布任务,然后迅速向盗洞靠拢。盗墓贼很警觉,王培永快要靠近时,犯罪团伙四散逃窜,现场只擒获一人。虽然后期其他人员陆续归案,依然说明抓盗墓贼十分不易。
近20年来,类似在阳都故城蹲点抓盗墓贼的事,王培永经历过很多次。有时家人担心他的安全,劝他“又不是公安,没必要那么拼”。每当这时,王培永总是较真地说:“保护文物可不光是公安的事,人家是帮咱破案,遇到事咱能往后退吗?”
“长沟镇的司马迁”
高爱国说,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是妻子。作为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高爱国这些年把全部精力放在镇里的文物保护等工作上。妻子没什么文化,不太清楚高爱国整天念叨的那些文物为什么那么重要,但她全力支持丈夫。多年来,高爱国家租种的4亩多葡萄园一直是妻子在地里忙活,高爱国鲜有时间下地。因过度劳累,妻子还曾因病入院做手术。但当高爱国主编的、展现长沟镇历史文脉的《谈古论今话长沟》出版时,妻子比过年还高兴。她说:“咱终于心安了。要是这本书出不来,你该多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