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熟悉又陌生的顶级表:你所不知的宝玑表在历史上居然这么厉害! 钟表的历史与钟表之最( 二 )


宝玑N°9825腕表
2002年 , 宝玑表以N°2639为灵感 , 推出采用鹅蛋形表壳的Reine de Naples那不勒斯系列 , 向宝玑大师致敬 , 也向人类第一只腕表致敬 。这款表诞生后便快速成为女表市场中的明星 。如今20年过去了 , Reine de Naples系列已延伸出各式各样搭载不同工艺及复杂机械结构的款式 , 每一款都有属于自己耐人寻味的特色 。
-03-
自动上链机械表的始祖
1780年 , 宝玑先生发明了“PERPéTUELLE”自动上链怀表 , 这枚怀表无需上链钥匙或其他外部装置辅助 , 就可自行上链 。宝玑式的自动上链怀表 , 其机械机心的基本结构为两个发条盒啮合小齿轮与传动中心轮 , 其比率大约是发条盒转动4圈能使中心轮转60圈 。由于转动圈数比发条盒使表走24小时所需的2圈少 , 所以可供利用的动力会更均衡 。再者 , 它的优点是将2条发条打制得更细 , 自然地各自所需的动力也相对减少 , 所以增加了可利用的圈数 , 甚至使动力的持久性延长 。小过轮的轴心摩擦因两个发条盒的联结而消除 , 同时由于发条盒轮齿交替啮合中心线上的小齿轮 , 致使小齿轮的齿数效力倍增 。这种设计在效率上更臻完美 , 且在技术上也相当出色 。
不过这种发明是在怀表时代 , 而且宝玑先生发明这种装置的目的并非要完全取代掉手动上链 , 只是可以增加机械表的动力储存时长 , 例如动力储存40小时的怀表 , 有此功能再加上适当运动后会增加到50小时的动能 。但怀表经常被佩戴者放置在衣服口袋中 , 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 , 在那时倡导怀表做小做薄就厉害的时代 , 这种功能可想而知 , 制表界并没有普及开来 。
不过也因为他的改良 , 使得钟表只需通过日常佩戴自然摇晃时带动大型摆陀即可产生动能 , 这点深深影响了后来的腕表设计 , 如今自动上链早已跃升为腕表的主流系统 , 除了基本的半辐式自动陀外 , 还延伸出微型自动陀、环型自动陀等变化 。
-04-
机械表避震装置的发明人
机械表是很精密的装置 , 零件也都很精细 , 特别是细微的摆轮轴尖端 , 在受到横向的撞击力量时 , 如果没有避震装置的保护 , 就很可能受损 。事实上 , 这种需求自怀表时代就有 , 宝玑先生在18世纪末就发明出了降落伞式避震器(Parachute) 。
宝玑的降落伞式避震机构 , 其目的是轻巧地将摆轮轴稳定在细薄簧片卡住在自由端的内凹蓝宝石轴承座上 , 因此可避免摆轮因外力强烈冲击而在孔内震动 。
-05-
宝玑式双层游丝
游丝是整个机械手表最重要的部件 , 游丝重心的偏移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手表走时的精准程度 。我们普通的平面游丝是按照阿基米德螺旋线盘绕 , 其实并不是同心圆 , 所以整根游丝的重心并不是在最中间 , 而是有偏移的 。当平游丝和摆轮结合在一起放在机心上面开始正常工作的时候 , 摆轮来回摆动 , 游丝就开始进行扩大收缩的运动 。此时 , 整根游丝的重心会随着游丝的变形运动而移动 , 红线所指方向有游丝间距会比另外一边的游丝间距更小 。
宝玑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发明了陀飞轮 , 让整个游丝摆轮系统做360°的平面旋转运动 , 这样就可以不断抵消不同位置因为地心引力而导致的游丝重心位移 。1795年宝玑又提出了通过上绕游丝末端补偿游丝偏心 , 改善走时精度 。这个就是常说的宝玑式游丝 。宝玑将游丝的末端上饶 , 提到第二个平面 , 这样的设计相当于一个砝码 , 可以让游丝在运动过程中的重心偏移不再那么厉害 , 进而可以提高走时的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