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的绰号梗:高粱河车神、完颜构位列前二! 历史之最的梗有哪些( 二 )


但是,网友却没有放过他,对于朱祁镇的“名场面”——土木堡之变,“慷慨”的送了他两个绰号:“大明堡神”和“瓦剌留学生” 。
五、大明战神与朱祁镇同样“封神”的还有“大明战神”李景隆 。
李景隆是大明开国功臣排第三的李文忠之子,按理说,有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父亲,他再差也应该差不到哪里去,但他在靖难中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直呼“卧底” 。
先看北京保卫战 。
建文元年,李景隆以50万大军强攻只有几万守军的朱棣老巢北京,当时已有两个军官带人攻上了城墙,眼看就要形成突破,但为了争功,李景隆竟然下令撤军了 。结果第二天,北京城就变成了一座冰城,守城的燕王世子朱高炽想出了一条绝户计,往城墙上浇水,数九隆冬,水一浇上去,就成了冰块 。最终凭借此计,朱高炽成功的坚守到了朱棣率师回援,结果在北京城下,劳师远征的李景隆大军一触即溃,大败而回 。
再说白沟河之战 。
建文二年,朱棣率10万燕军自苏家桥循河而进,先是遭到了平安部万余人伏击,后又被郭英部“地雷阵”洗礼了一番,最后再由李景隆率50万主力绕出背后,前后夹击 。史载,燕王三易其马,矢尽挥剑作战,差点死于两军阵前 。
然而,就在这要命的时刻,李景隆的帅旗突然被风刮断,朱棣趁机反击,局势瞬间反转 。李景隆再一次上演出逃大戏,60万大军回到南京的只有不到三万 。
李景隆已经不能简单的用草包来形容,朱棣称帝后,承认其“有默相事机之功”,算是给他正了名,不过其“大明战神”的帽子是摘不掉了 。
六、运输大队长前段时间,网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运输大队长常凯申”的梗,原来还不太明白,常凯申何许人也?后来上网一查,才恍然 。
原来,常凯申之名,出自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 。王奇于2008年出版的《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一书中,将蒋介石的韦氏拼音名翻译为“常凯申” 。
于是,关于常凯申的段子就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有网友说:“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凯申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凯申为我们造 。”
也有网友直接称呼常凯申为“凯申物流董事长”,为重创国军和我军赢得最终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应该至少颁发其一枚“八一勋章” 。
甚至,还有网友杜撰出了,当年在缴获大量国军装备后,咱们革命前辈写了一个《给运输大队长的一张收据》 。
网友们真是太有才了 。
七、雪乡考察团相比朱祁镇被俘时“南面而坐”的淡定,以及进入瓦剌大营时的不卑不亢,徽钦二宗的表现堪称“灾难” 。
史载,金兵第一次围开封时,徽宗直接被吓得气塞昏迷,醒来后更是直接传位于太子,然后以“烧香”为名,连夜逃出东京,跑到亳州,又从亳州逃到镇江,其逃命之快,就连胜捷军和禁卫都撵不上 。
而钦宗比起他老爹来也不遑多让:当徽宗下诏禅让时,他先是宁死不接诏书(不是惺惺作态),甚至哭晕几次,最后大臣们无奈,只得命内侍给他强行穿上龙袍,抬他上殿,把他放在皇位之上 。
一年后,金兵第二次围城,要求徽宗到金营谈判 。徽宗不敢去,赵桓不得已代劳 。赵桓到金营后,先是按金人的要求写降表,连写四遍才通过 。然后又在风雪之中面北而拜,以臣子之礼宣读降表 。
赵桓在金营受尽凌辱后,被放归东京 。史载,他是一路走一路哭,等见到臣民后更是嚎啕大哭,毫不顾忌帝王尊严 。这还不止,赵桓为凑足金人所要金银马匹,不惜大索京师,“京城马匹为之一空,而官僚竟有徒步上朝者 。”金人又索要少女一千五百人,赵桓也是不敢怠慢,人数不够就让自己的妃嫔抵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