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泷冈阡表作品鉴赏此文是追悼亡父的 。但父亲亡故时,欧阳修年仅四岁,无法知悉父亲的生平行状,所以作者避实就虚,巧妙地以其母太夫人郑氏之口,从侧面落笔来写父亲 。这样即表现了父亲的孝顺与仁厚,同时又颂扬了母亲的贤良 。(《东都事略·欧阳修传》记载“母郑氏守节自誓,亲教修读书 。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在选材上,都是些琐事琐谈,不事描绘,而又句句人情 。这一点深刻影响了明代归有光的家庭记事小品,如《项脊轩志》《先姚事略》等 。这些琐事,看似随意而选,实则经过精心筛选 。欧阳修在《论尹师鲁墓誌》中曾指出写人切忌备举人物的全部事迹,而要选择一二重要实例来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其事不可遍举故举其要者一二事以取信)“居家廉洁、奉亲至孝、居官仁厚”这三方面典型事例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得知,欧阳修父亲去世的时候他只有四岁,所以他要想通过自己与父亲的直接接触来追忆父亲是很难的 。因此,欧阳修便採取了十分巧妙的一条路,即通过母亲之口来追忆父亲、还原父亲的形象 。文章中对父亲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二段,而第二段除了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外,都是来自欧阳修母亲的叙述,可谓娓娓道来、真挚感人 。通过其母亲的叙述,一个廉洁好施、孝敬父母、宅心仁厚的父亲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其母亲追忆其父亲的过程中,欧阳修又以神来之笔于不经意间向读者展示了其母亲自身的优秀品质 。首先,欧阳修的父亲为官廉洁又喜宴宾客,所以在去世后并没有留下什幺可赖以生存的家财 。但是欧阳修的母亲对自己的丈夫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了欧阳修身上,所以儘管家境贫困,她仍然守节自誓、衣食自力,将欧阳修抚养成人 。其次,从欧阳修母亲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了解其夫、敬佩其夫,并谨记其夫的遗训,在欧阳修成长的过程中进行谆谆教诲 。由此,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的形象逐渐变得清晰而饱满 。来到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欧阳修先介绍了其父亲居官的情况,然后又着重描写了其母亲俭约治家的精神 。由于在第二段中,欧阳修父亲的事迹和形象皆出自其母亲之口,再加上其母亲贤妻良母的形象得以潜移默化地彰显,所以此时再描写母亲的勤俭持家便显得自然而真切 。而且尤为不易的一点是,欧阳修的母亲竟然能料想到自己儿子日后恐有磨难,“晋儿小能苟介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这充分体现出欧阳修的母亲对他的了解之深,而另一方面也可说这正是欧阳修的母亲“晋知汝父之必将有后”的有力证据!及至日后欧阳修当真被贬至夷陵,其母亲却可言笑自若、处之泰然 。至此,欧阳修母亲坚贞、贤良、勤俭的美好品质得以自然流露 。因此,欧阳修的《泷冈阡表》明表其父、暗表其母,可谓一碑双表、二水分流,明暗交叉、互衬互托,让人不得不讚叹其构思之巧妙!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纤就曾评注道:“文为表其父阡,实则表其母节,此不待言而知 。那知通篇主意,注重即在一‘待’字,佐以无数‘知’字,公虽不见其父,而自贤母口中述之,则崇公之仁心惠政,栩栩如生 。”文章结构严密,层次甚为醒目 。大致首段“有待”二字乃一篇之主,对后面的文字有着领起的作用 。作者在写罢父母的为人后,便一一列出祖宗三代所得的封赠名号,并插进一段写他立表的用心,继而郑重地署上自己官名的全称,就内容言,作者意在说明他未辜负父母的教诲和期望,同时也是借自己的成就以显父母之德,所谓“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而从文章布局言,则是和前面的“有待”紧相呼应 。这篇饱含深情、脍炙人口的名文为后世散文开拓了更为广泛、更富文学价值的领域 。碑刻文物泷冈阡表碑亭坐落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镇欧阳修故居西阳宫内,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双层楼阁,布局均匀,结构精巧,古色古香 。碑亭正中竖立着《泷冈阡表》碑石 。碑石为山东青州青石,高212厘米,宽96厘米,厚24厘米,通体为墨绿色 。据永丰县博物馆馆长、欧阳修的第35世孙欧阳勇介绍,《泷冈阡表》碑是欧公任青州太守时护送母亲郑氏灵柩归葬故里凤凰山泷冈时所立的墓碑,至今有近千年 。碑石正面刻《泷冈阡表》,背面刻《欧阳氏世系表》 。“泷冈阡表”4个大字横刻碑额,每字见方16厘米,正文竖27行,共1116字,每字见方2厘米,该碑石上下漆黑,除了《欧阳氏世系表》下部有50余字剥蚀不能辨认外,其余字迹清晰 。整个碑石保存完好,均为正楷、阴文、直书,字型端庄稳重,雄健有力,不事修饰,全面地反映了欧公的书法艺术风格,也饱含欧公的刚正情性与仁孝品格,只因欧公的文章名冠天下,其书法艺术为文名所盖 。碑文《泷冈阡表》为欧阳修亲自撰文手书,为其叙述家世、缅怀父母恩德之作,是一篇教育后学晚辈宽简治政、严谨治学、仁爱处世的优秀典範作品,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同成为中国古代三大着名祭文之一,被称为千古至文 。《泷冈阡表》及其碑刻在中国文学史、书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着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与晏殊较接近,但也有不同处,如他有述怀、咏史、写民情风俗之作,题材较晏殊词广泛 。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有《欧阳文忠公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