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实干者张荫桓戊戌变法的幕后英雄( 二 )


向外国借钱,条件苛刻,张荫桓断然主张“英、俄皆不借”,自己另想办法 。
夭折的“昭信股票”
这时候詹事府右中允黄思永递上一个“集股济用折”,建议国家发行“急公股票” 。张荫桓一把抓住 。从他的《戊戌日记》中可见:
正月,十一日,“常熟候商速议黄思永‘集股济用折’ 。名曰‘急公股票’,余易以‘昭信’” 。会后张荫桓即“电北洋(指李鸿章)询制造票式” 。十四日,“户部加班,具奏‘昭信股票’事”……乃决定发行“昭信股票”白银一万万两 。由初议、到定案、到报告光绪皇帝,共用四天时间,可见张荫桓对发行“眧信股票”的积极 。二十六日,恭亲王奕訢“认股三千,报效二万两 。”股票哪来的“报效”?张荫桓好心建议他“将报效之数一并认股” 。这位糊涂涂的“恭邸”竟是“怫然曰:‘果尔,则并二万不捐’……”开头就不祥 。
二月,初二,“常熟衡论昭信股章程” 。初三,张荫桓“遂重订一遍……改正各款” 。十六日,再“与常熟论昭信股票事……”
昭信股票很快得到发行 。
可是发行“昭信股票”刚始旗开得胜,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就打上了股票的主意 。四月初四,翁竟然提出要“商拨七处厘金,纯动昭信股款 。”翁同龢要用“昭信股票”的股金,抵国家税收的不足!这还能叫“股票”?
张荫桓一时哭笑不得,恳切向翁同龢谏言:“如此抵拨,不特各省以为儿戏,恐外国亦以为笑 。昭信股非岁入之款也!”
“常熟谓:将奈何?余告以原订昭信股办法,拨出岁增五百万的款,现计昭信股断难足额,暂留百万,余四百万拨抵七省盐厘,似尚可行 。”他说他已经答应,一定要动用白银四百万两的“昭信股票”股金,抵七省稅收的不足!县官不如现管,浑浑噩噩的“翁常熟”比糊糊涂涂的“恭邸”可怕!然而,“谁官大谁表准”,可贵的“昭信股票”、中国股票之滥觞,就这样轻易被翁同龢毁掉 。
不愿为而为之
清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墙倒众人欺,一个又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接踵而至 。为了求得国家的稳定图存,张荫桓到处去干他不愿干的事 。
先是向英、德借款 。昭信股票被毁,有一笔日本债务到期要还,朝廷又让张荫桓去借外债 。既是燃眉之急又是朝廷之命,他不想借也得借 。据张荫桓的《戊戌日记》,他去求英国人赫德代说合日本公使宽限还期 。“日使力言政府不能展缓还期之故,而荐荷兰使代商借 。”李鸿章“傅相即函订荷兰使明日来” 。荷兰公使来晤而借款不能落实 。张荫桓只得再“约赫德至东院商借款,赫德以抵款有着,可办到 。”翁同龢对赫德的乘人之危恼火,户部再议却还是“将散,常熟袖出两折,手写《淞沪厘》、《宜昌盐厘》两款,嘱余往商赫德” 。七天后赫德有了准信,“常熟约子斋与余访赫德商借款,遂同赴户部筹拨货厘、盐厘各数” 。次日“子斋来,言已将抵款交赫德,携回草合同稿,常熟留阅” 。后经“恭邸颔之”,“户部公核合同”,翁同龢到赫德处“将底稿订明”,“李鸿章阅稿以为周妥,便促早日画押” 。次日正式签订借款合同,李鸿章在场 。这就是英、德借款的全全过程 。
让张荫桓感到伤心的“尤甚者”,是他奉命跑腿办事、李鸿章、翁同龢定夺,胡孚宸却独参他“借款图私利,不借便宜之债,而借息扣极重之债” 。
接着是出头与德国交涉胶州湾事 。其实徳国早在一年前就出兵强占了胶州湾,这时又来滋事 。从张荫桓的《戊戌日记》中可见:
正月二十三日,德国公使“海靖索议山东铁路,自胶澳至济南,又自胶澳经沂州至济南;又中国自造山东铁路须与德先商,否则胶即德兵不撤 。真无礼之甚”!“枢中约会议德事,同僚咸集奉宸苑直庐 。恭邸询商办法,默无可否” 。“余言先电吕镜使(驻德公使吕镜宇)询外部,果能一了百了,即与海使议结 。恭邸颔而去 。同列陆续散 。余就里间起电稿,傅相就观 。脫稿后常熟增订数字,交总办带署译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