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著名军事关口! 中国十大雄关( 四 )


雁门关的围城随山势而建 , 周长5公里多 。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 , 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 , 合围处建有城门 。围城以外还筑有3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 , 起到屏障的作用 。
关城正北的山岗上有明清驻军的营房旧址 , 东南有练兵的校场 。西门外有关帝庙 。东门外有靖边祠 , 祭祀战国名将李牧 , 现仅存石台、石狮子、石旗杆和数通明清碑刻 。
关城以西的旧关城俗称为铁里门 。两关之间用石砌长城相连 , 并建造了敌楼、烽火台等 , 形成一组完整的防御体系 。在旧关城附近有一段明代建造的白草口长城 , 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长城段之一 , 该段长城全长5033米 , 墙高6-8米 , 底宽5米 , 顶宽3米 。每隔120米左右 , 便建烽火台和敌楼各一座 , 在险要的地段 , 还设置了堡寨、壕沟和暗门等 。它的东西两端向北延伸后 , 最终与外长城相连 。
自秦汉以来 , 山西北部就是北朝各国统治的中心 , 成为民族大融合的前沿地带 。雁门关及其所在的代县是古代塞北少数民族入侵内地的通道 , 所以 , 雁门关自古就是边防战略要地 。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 , 发生在这里的战事 , 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 , 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雁门关北通大同 , 南达太原 , 进可主辽阔草原 , 退可守千里关中 ,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
紫荆关
紫荆关是长城的关口之一 , 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 。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 。易县旅游胜地众多 , 特别是清西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 , 吸引了更多的游人 , 紫荆关险中蕴秀的古塞风光 , 浑厚的文物、军事历史底蕴 , 必将随清西陵一起成为易县一处新的旅游胜地 。
紫荆关 , 宋时名金陂关  , 后因山多紫荆树而改名 。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 , 与二关号称内三关 。原关门之门券上有“紫塞荆城”4字石刻 , 现已倾圮 。“紫塞荆城”4字石刻仍在 , 在紫荆关镇南面 。
紫荆关位于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 , 关城东为万仞山 , 千岭耸立 , 峭壁悬崖;城西有犀牛山 , 蜿蜒向西 , 与盘石口相接;城北为拒马河 , 谷宽坡陡 , 浪高水急;城南是黄土岭 , 背千山万壑 , 层峦叠嶂 。紫荆关城就建在这依坡傍水、两山相夹的盆地内 。四周形成天然屏障 , 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 。
古人对其地势和军事地位有一段形象描述:“南阻盘道之峻 , 北负拒马之渊 , 近似浮图为门户 , 远以宣大为藩篱 。一关雄距于中 , 群险疵于外 , 规模壮丽 , 屹然为畿辅保障 。”紫荆关位于居庸、倒马二关之间 , 号称“内三关” 。
紫荆关始建于战国时期 , 汉时为土石夯筑 , 后历经各代扩建 , 修葺 , 到明洪武初年 , 则改用石条作基础 , 以砖砌面封顶 , 并用石灰碎石灌注 。自明成祖迁都北平(北京)后 , 更大兴土木 , 修城建关 。在正统、景泰、弘治、嘉靖、万历、崇祯年间 , 都曾改筑、扩建关城 , 增设城堡、隘口 , 开凿盘山道等 , 使紫荆关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防御体系 。《畿辅通志》称:“控扼西山之险 , 为燕京上游路 , 通宣府、大同 。山谷崎岖 , 易于戍守 。”有“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之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