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这里的年俗与众不同 即墨是不是历史名城之最( 二 )


小年以后,出嫁的闺女不能回娘家过了农历小年,
也就是腊月二十三,
出嫁了的闺女就不能回娘家,
直到年后正月初三才能开禁 。
这期间,
即使往娘家送好吃的也不受欢迎 。
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是怕给娘家踩断了根,
也就是下一代再不生儿子了 。
所以,
出嫁的闺女这十天回娘家尤其会遭到孩子舅舅的嫌弃 。
但我感觉这还是封建遗俗中对妇女的歧视,
更是生活困难时期,
娘家兄弟怕出嫁的姐姐或妹妹回家分一杯羹也未可知 。
所以,现代社会应该摒弃这种封建陋习,
移风易俗,文明过年 。
蒸年糕春节,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
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节 。
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的即墨,
过年自然也有代表性的食品 。
首先是年糕,
这种年糕不同于南方地区,
它实际是一种糯米馅的包子,
事先需要发好面,泡好糯米,
然后用蒸包子的工艺来操作,
吃起来既是馒头,又是包子,还是米饭,
可谓一食三味 。
其次是花馍,
也称为面塑,
小一点的用模具磕,
可以蒸出鱼、花、元宝等各种形状的面食,
尤其受到孩子们喜欢 。
大的就是在馒头上,
雕刻或者点缀花、果、人物、虫鱼的形象,
再涂上色素或胭脂,
一般一大锅只能蒸一个馒头,
漂亮而壮观 。
花馍多用做贡品,
要放很久才能食用 。
在沿海地区还要蒸一种长条形的大馒头,
称为糈糕,
据说因为是专门用于正月初四招待女婿而得名,
有的糈糕长半米有余,
需要大锅才能蒸,
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做的 。
挂竹子即墨人过年有挂竹子的习俗,
竹子就是家谱 。
至于即墨人为什么叫家谱为竹子,
我曾经做过考证 。
一是即墨人挂的家谱其实就是一幅年画,
一般用蓝和紫为主色,
在画幅最上端,
画上老祖爷爷和老祖奶奶的形象,
中间空白用于填写已故列祖列宗的名讳,
下边画的则是过年全家团圆的热闹景象 。
整个家谱画幅大约有两三个平方大小,
背面用竹子席托裱,
便于收纳和悬挂,
因为竹子席的缘故称为竹子 。
二是轴子的谐音,
因为轴子在即墨人的土语发音同竹子 。
三是族子的谐音,
竹子有时也会同竹子的发音混同 。
不过,这些无关紧要,
我们姑且称为竹子吧 。
即墨人过年一般腊月三十下午,
在家里正堂正北悬挂竹子,
摆设三牲贡品,
同时要去祖坟上烧香纸放鞭炮,
请列祖列宗回家,
称为请神,也称为请年 。
一直到正月初二下午,
再到祖坟上烧纸香放鞭炮,
称为送神,或者叫做送年 。
送完年,家谱的画心会被收起,
但仍将竹子席挂在墙上,
直到出了正月才收起 。
同样是即墨,
沿海同内陆风俗还不一样 。
沿海农村还要在正月十四到十六,
再将家谱挂起,
请神和送神一如过年 。
饺子的由来与女娲娘娘造人有关,你听说过吗?北方地区过年吃饺子是重要的年俗,
也是从小年到元宵这接近一个月时间,
家家户户要吃得最频繁的食物 。
饺子又名娇耳,
据说是古代著名中医张仲景发明的一种药食,
因为形似耳朵而得名 。
但民间还有一种说法,
却与女娲娘娘造人的传说有关 。
据说人类是女娲娘娘用泥土捏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