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自成的招降,吴三桂曾高姿态表示:“都城失守,先帝宾天,三桂受国厚恩,益以死报国 。”但他最后故意要问手下将领,“然非藉将士力不能以破敌,今将若之何?”在所有人都不敢表态的情况下,他不得不逼问下属,“今闯王使至,其斩之乎,抑迎之乎?”当诸将在他带着暗示和压力的迫问下终于回答“今日死生惟将军命”时,吴三桂终于决定“报使于自成,卷甲入朝” 。这和崇祯不愿承担失地责任何其相似 。
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但还是全军缟素为崇祯举哀 。他的这一举动又补给自己一笔 。吴三桂在投降李自成后,按说已经进行了一轮政治抉择 。但戏剧性的是,又出现了刘宗敏抢劫陈圆圆的变数 。李治亭认为,陈圆圆对于吴三桂决策的改变,同样不容被历史忽视 。在将山海关交付李自成手下后前往北京途中,吴三桂得知父亲吴襄被捕,反应起初是并不在意:“此胁我降尔,何患!”然而当得知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掠走后,终于咬牙切齿,“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当下立刻反军攻克山海关,并复信吴襄,声称“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
李治亭认为,吴梅村讽刺吴三桂为了一个女人而投降清朝,实在是忽视了对待一个女人态度的背后,是面对两大阵营的政策问题 。“反过来说,刘宗敏为了占有一个女人,不惜拷掠吴襄,而完全不顾及吴三桂,这不是自坏大事吗?陈圆圆与吴三桂对于农民军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所以刘宗敏占有圆圆,不能说只是一个女人的问题,恰恰相反,是一个重大策略的原则问题 。”
从乞兵到降清的转折
1644年4月15日,清摄政王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的书信,信中请求“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胁、西胁,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土以酬,不敢食言 。”信中,吴三桂仍以“亡国孤臣”名义,恳请清朝出兵助他复仇,再图明朝“中兴” 。
【1644年吴三桂的命运和悲剧:先降李后又降清】
在与清军结盟后,吴三桂在多尔衮要求下,为“乞师”不惜“剃发无恨”,成为明朝最后一个投降清的重要将领,也是清入关时第一个投降的将领 。李治亭认为,吴三桂在明亡之初的确并无降清念头 。事实上,多尔衮收到吴三桂书信后,立刻复书,再次以清朝一贯对吴三桂的招降态度表示:“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福贵,如河山之永也 。”吴三桂在回信中仍未对是否“来归”有任何明确表示,只是模糊表示,若得民心与财土,“何事不成” 。
史料佐证,明亡后数年内,虽然也有亲历甲申之变的杨士聪在《甲申核真略》中斥责吴三桂“西不能讨贼,东不能守关,有何功言?”但《谀闻续笔》曾记载吴三桂请求多尔衮“毋伤百姓,毋犯陵寝 。访东宫(明太子)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通南北好” 。显示出他复明的确存在真诚性 。而此后他在讨清的檄文中指责多尔衮“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居燕都,窃我先朝神器”,清朝官方对此不敢正面回答,更显示吴三桂当年与清朝的盟约并非子虚乌有 。然而在山海关之战击败李自成后,多尔衮以顺治皇帝名义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令吴三桂以下各将领和吴军全部剃发,这标志着吴三桂已经彻底投降清朝 。身为明将多年不接受清朝招降的吴三桂,于是迅速完成了从降李到反李,从借兵到降清的复杂过程 。
弑君:自以为智,而适成其愚
李治亭认为,吴三桂被人唾弃,所谓“反复无常,见利忘义”,更多来自于明亡后他的作为 。
- 《三国演义》果真一直贬曹吗?贬曹的意义何在
- 历史上周平王东迁洛邑的背后,到底处于什么隐情,而选择迁都呢
- 隋文帝死后汉王杨谅起兵为何失败?杨广是如何迅速拿下杨谅的?
- 古代宫女要是擅自逃离皇宫,又被捉拿回去,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 关羽大意失荆州,真的自是大意吗?这是怎么回事?
- 天父之女洪宣娇最后是怎么死的?和洪秀全是什么关系?
- 古代几十万大军厕所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一个不好全军覆没
- 乾隆皇帝的生母究竟是谁?傻大姐、宫女还是海宁陈夫人?
- 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展开了疯狂的洗劫,法国到底有没有对圆明园进行毁灭呢
- 最后的游牧帝国准格尔是怎么被乾隆一举消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