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材简介清朝名将冯子材一生都做了什么事( 三 )


初始,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节节败退,法军乘胜北上,叩我边关,并将战火引到中国东南沿海 。国难当头,清朝上下着急,地处抗法前沿阵地的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想到了赋闲在家的老将冯子材,起用他督办高、廉、雷、琼4府25州县团练 。
本来,冯子材是因为官场腐败而称病告退的,见有立功报国的机会,他便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于是,他把团练总部设在自己家中,并将招募到的兵员改编成“萃军”,取其大号“萃亭”之义 。
随着边关频频告警,冯子材奉命率10营“萃军”从钦州开拔,奔赴抗法前线 。行抵上思,加招8营 。这支共9000人的部队,军纪严明,马不停蹄地开赴指定的集结地 。
光绪十一年(1885年)大年初一这一天,冯子材行抵国门镇南关前,与广西巡抚兼关外军务督办潘鼎新会面,共商抗法计策 。
这时,法军正乘余威向清军发动猛烈进攻,镇南关在冯子材抵达后第9天陷落,形势十分危急 。
两天后,清廷谕令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 。
国门失陷,主帅潘鼎新落荒而逃,前线群龙无首,乱作一团 。署理广西巡抚李秉衡召集诸将,推荐冯子材为前敌主帅,得到大家的拥护 。
受命于危难之际,冯子材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把两个儿子带在身边,以便在为国捐躯时收尸 。他带领各路将官认真勘察地形,决定诱敌深入,在关内与法军决一死战 。
在构筑工事,备战就绪之后,冯子材决定出兵扰敌,引鱼上钩 。二月初七日(1885年3月23日),法军大举出动,越过关门,进入清军防线 。冯子材父子身先士卒,挥刀迎敌,纵横冲杀,打得法军鬼哭狼嚎,丢盔弃甲,退出关外,据陈悦考证法军纪录阵亡74人,但已是遭遇前所未有的失败。
接着,清军乘胜出关追敌,连克文渊、驱驴、谅山、长庆府、观音桥等处 。法军落花流水,招架不住 。
冯子材以68岁之躯,精心策划,亲身指挥,一举反败为胜,创造了震惊时世的镇南关——谅山大捷 。这一仗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光辉典范,打出了军威,张扬了国威,法国茹费理内阁因之土崩瓦解 。打了大半辈子的仗,冯子材从未如此扬眉吐气 。恰在此时,清政府在“乘胜即收”思想指导下发布停战令,冯子材含恨撤兵 。
扶病远征
冯子材从越南撤兵回国后,“奉旨”督办钦廉一带防务,并会办广西一带防务,重点对付法国对西南边疆的侵略 。中法战争结束后,冯子材奉旨督办广东钦廉(今属广西)防务 。旋获太子少保衔,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之后,冯子材奉命到海南岛镇压黎民起事,同时为当地经济、文化开发事业做了不少好事,被补授云南提督,旋赏兵部尚书衔,继续留办粤防 。
光绪十二年(1886年),他率军赴海南岛,镇压黎族人民起义 。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他又率军北援,驻节镇江,以备调遣 。冯子材在中法战争中的赫赫战功,受到朝野各派的瞩目 。甲午战争爆发后,冯子材请缨北上抗日,获准赴江南办防 。途中闻《马关条约》签署,中国赔款失地,悲愤中电请北上决战,未果 。1901年,冯子材遭人暗算,被调离云南,改任贵州提督,他愤而告假,随之开缺 。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英片马争界交涉事起,冯子材奉命赴云南提督任,争回片马,稳定了云南局势 。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曾建议光绪皇帝调他入京统带京营 。次年,冯子材赴云南提督任,统领全省防营 。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他一度上书,请率数营入京勤王 。但当时中国政治变化迅速,无论是“帝党”还是“后党”,都没有借用上这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