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梁山的吊诡:一把手为何斗不过二把手?( 二 )


晁盖“智取生辰纲”事发后 , 宋江“担那血海般干系”为晁盖通风报信 , 才使晁盖等七人能够侥幸躲过此劫 , 上了梁山 , 成为第二代领导人 , 奠定了梁山事业最初的武装组织和领导机构的基础 。也正是如此 , 宋江不仅丢了铁饭碗 , 还成为一名杀人犯 , 这是令宋江所始料不及的 。从“春风得意”县府官员 , 突然变为“一无所有”穷光蛋 , 从“救世主”沦落为“阶下囚” , 宋江遭受的损失无疑是极为惨重的 , 甚至是毁灭性的 。即便如此 , 宋江也没有听晁盖的劝告上梁山落草为寇 , 相反他选择了“刺配江州” , 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大宋王朝的官场上重整旗鼓 , 东山再起 。
大宋皇帝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 , 没有让宋江在那次“大赦天下”的优惠政策中得到解脱 , 宋江企图在官场中东山再起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 这让宋江在心理上发生了重大转变 , 要想名垂青史 , 出人头地 , 只有上梁山领导人马与朝廷抗衡 , 打出梁山的威名 , 换取迫使“朝廷招安” 的筹码这一条路可走 。他的这种心态从他在浔阳楼酒后题的反诗“他年若遂凌云志 , 敢笑黄巢不丈夫!”和反词“他年若得报冤仇 , 血染浔阳巷口”中可以看的出来 。
晁盖上了梁山 , 当上第一把手以后 , 虽然搞一些基本建设 , 促进了集团的发展 。但是他出于小农经济的基本理念 , 对于占山为王、衣食无忧的现状非常满足 , 既没有制定梁山的发展纲领 , 也没有壮大革命的武装队伍;既没有长远的规划 , 也没有近期的打算;既没有考虑梁山的前途 , 也没有考虑兄弟们的归宿 , 只是“义气用事” , 整日里与弟兄们“逐日宴乐” , 大口喝酒 , 大块吃肉 , 没有远虑 , 没有近忧 , 没有进取心 , 没有紧迫感 。这使梁山上兄弟们就如同一盘散沙一般 , 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得过且过的江湖生活 。
当宋江来到梁山之后 , 晁盖用请他为山寨之主 , 坐第一把交椅的提议作为对他救命之恩的宋江的回报 , 宋江在推辞中没有说自己才能欠缺、威望不够之类谦虚的话 , 而自己之所以不做一把手是因为晁盖比他年龄长 , 自己不能以小欺大 , 情愿做第二把交椅 。宋江此时很明白 , 自己刚上梁山就夺人之位是很不地道的事情 , 加上自己立足未稳 , 没有功绩 , 民心不附 , 即使有这种念头也不能轻举妄动 。但是“自小学吏”的宋江却让“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 , 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 , 表面上是让新上山的头领谦逊礼让 , 实际上是在与旧头领“划清界线” , 因为旧头领都是跟随晁盖多年的手下 , 而新头领们则绝大多数是宋江拉拢到梁山的 , 是自己的心腹 。就这样 , 一场由宋江率领的“新势力” 与晁盖领导的“老资格”之间的斗争悄悄的拉开了序幕 。晁盖可能也意识到了宋江这种安排对他构成的潜在威胁 , 所以当李云和朱富二人上梁山后 , 便有意的让二人“去左边白胜上首坐定” , 以增加自己这边的力量 。
宋江在梁山还没有站稳脚跟 , 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建功立业 , 谋求政治资本 。宋江虽然没有武功 , 不懂兵法 , 却敢亲率军三打祝家庄 , 攻陷高唐州 。在众位兄弟浴血奋战的帮助下 , 宋江借助三卷“天书”的指导启发 , 终于获得了最后胜利 。这两次大捷 , 不仅为梁山争取到了“三五年的粮食” , 为梁山兄弟出了一口“恶气” , 也使宋江积累了丰富的临阵对敌、排兵布阵的经验 , 使宋江在梁山的威望渐渐的压过了晁盖 , 声名远播 。很多江湖好汉都是慕宋江之名来梁山入伙的 , 这就使宋江的圈子和势力远远超过了晁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