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涛|口咬毛巾出发、用头撞击终点池壁……走进“无臂飞鱼”郑涛背后的故事

在不久前结束的东京残奥会上,中国游泳选手郑涛获得4枚金牌,并4次打破世界纪录。口咬毛巾出发,用头撞击终点池壁,是郑涛比赛的标志性动作,这些动作成为大众对东京残奥会能脱口而出的记忆。
咬着毛巾出发
“这是一个需要每天练成千上万遍的动作”

郑涛|口咬毛巾出发、用头撞击终点池壁……走进“无臂飞鱼”郑涛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 郑涛|口咬毛巾出发、用头撞击终点池壁……走进“无臂飞鱼”郑涛背后的故事】东京残奥会上,在男子50米仰泳S5级比赛项目中,郑涛在教练辅助下,用嘴咬住白毛巾,把自己“挂”在游泳池壁上,等待信号枪响,这一幕,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深刻记忆。

郑涛|口咬毛巾出发、用头撞击终点池壁……走进“无臂飞鱼”郑涛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郑涛: 我们没有手,要拿嘴咬着毛巾出发,你不咬毛巾就犯规了。(所有力量在)牙齿上,腿上,腿发力跟牙发力,长时间肯定受不了,颈椎不舒服。平时训练都是这样,每天训练成千上万次,练这个出发,就是咬着毛巾,你在什么高度,什么发力点,什么点跳出去是最好的,这些动作都要练,不管比不比赛,随时要做好准备。

郑涛|口咬毛巾出发、用头撞击终点池壁……走进“无臂飞鱼”郑涛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张鸿鹄是陪伴郑涛一路走来的游泳队教练,这个出发动作他们师徒已练习无数次,据他透露:“毛巾拉矮了郑涛跳不起来,拉高了他发不出力,必须卡在他的发力点上。”
咬牙用头撞击终点
“已经习惯了这种痛”
除了出发,郑涛给世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另外一个细节,就是他最后的冲刺方式——用头撞击池壁,而且非常用力。

郑涛|口咬毛巾出发、用头撞击终点池壁……走进“无臂飞鱼”郑涛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郑涛: 没有别的方法去触壁,你拿肩膀触壁是犯规了,我们就要拿头摸边。第一次没有经验,直接砸下去撞边上那个石头,当时头就出血了,起包了。后面比着比着就好了,学会控制这个力度了。但奥运会的时候不能控制,赢就赢在拿头撞边这零点几秒了,所以就咬着牙齿往上撞。痛一点没事,已经习惯了。
失去双臂后加入残疾人游泳队
每年要完成超2400公里运动量
1990年,郑涛出生在云南昆明农村,6岁时因触碰高压电线不幸失去双臂。2004年,云南省残联到基层挑选运动员苗子,14岁的郑涛进入云南省残疾人游泳队,开始了自己的游泳生涯。

郑涛|口咬毛巾出发、用头撞击终点池壁……走进“无臂飞鱼”郑涛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郑涛: 我当初读书来着,失去双臂之后就没再读书了,我问父母为什么不能读书了,父母说你手不方便,老师也不好教你。那时是我人生最低潮、最自卑的时候,凭什么其他小孩儿都能读书,我就不能读?那时候也不知道长大以后能干什么,当我去了游泳队,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开始有了人生的规划,就是通过游泳改变命运。
张鸿鹄是郑涛的教练,在他眼中,郑涛的爆发力好,身体条件适合游泳,但更重要的是他特别能吃苦。

郑涛|口咬毛巾出发、用头撞击终点池壁……走进“无臂飞鱼”郑涛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张鸿鹄: 他们这个级别的残疾运动员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比如给他一万米的运动量,他没手,只能用脚来完成,那脚的负担量就很大。他们的训练量,每天接近一万米,每周训练六天,平均下来按50公里算,一个月都要完成200公里,每年要完成2400公里。
从开始学习游泳至今的17年间,郑涛付出很多,用他自己的话说,累到极点的时候,就想着死也要死在游泳池里。
郑涛: 跟上战场一样,你不能当个逃兵,不能退出。残疾人游泳很残酷的,你不行就让别人上,即使你有天赋,你也要比别人更努力,才能拿到拿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