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历史上独身男人为何都不怕绝后?( 二 )


那么,林逋“绝后”明显有违儒家孝道,为何朱熹不贬反褒呢?跟他的表白有关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向林逋示好,人多劝其出仕,但林逋虽感激,却婉言谢绝:“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据赵炎分析,林逋所言,表白了这样一个意思:我的志向不在“治国平天下”上,因此,只要修身即可,无所谓齐家 。中国的隐士文化,在古代具有极强的普世价值,儒、道、释三教中人概莫能免于其熏陶 。尤其儒家学子,往往达则显于朝、穷则隐于野,能够真正不求闻达者,是为真隐士、大逸才 。从这个角度来看,林逋做的比陶渊明更加彻底而决绝 。对这种人,哪怕他们真的独身“绝后”了,儒家对其的评价亦能客观地做到“不为己甚” 。
【揭秘:古代历史上独身男人为何都不怕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