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6月25日下午,渤海湾上硝烟弥漫 。英法联军为“进京换约”,即到北京互换一年前签订的《天津条约》,第二次进攻大沽口(第一次是在1858年5月20日) 。由于清军统帅僧格林沁早已做好周密的防御准备,加上英法联军的傲慢轻敌,使得英法联军伤亡惨重 。当时,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达底拿(J.C.Tattnall)正在依托旺好上观战,眼见英军的军舰沉的沉、伤的伤,不禁喃喃自语“血浓于水” 。正好这时有个英国军官来求助,说炮战不行,咱想派部队登陆试试看,可是实在是没有可以用的船了,你们能不能帮帮忙?达底拿一拍大腿,激情四溢,说完全没问题 。于是,依托旺号乘着清军停止炮击的空隙,拖带载运登陆部队的英船,驶往大沽口内 。但是这些登陆的英法联军也是被打的一败涂地,不得不仓皇撤退 。
【大沽口之战中美国为何要帮助英国?真相是什么?】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与殖民地的矛盾越演越烈,以至于北美13个殖民地通过战争取得了独立 。殖民地问题的突出,使得英国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到底是让殖民地都脱离帝国,另起炉灶呢,还是继续严格控制呢?爱德蒙 .伯克(Edmund Burke),当时激进主义的代表人物,坚决支持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认为殖民地即使脱离了母国的政治控制也不足为虑,因为各殖民地都与母国有着坚实的感情纽带,这种纽带形成的紧密联系,“像空气那样轻,却像钢铁一样强” 。的确,殖民地的人民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及其后裔,在血缘上、文化上、心理上都与英国有着天然的关系 。但是,“血浓于水”的感情要服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当自己的国家利益与英国发生冲突时,取得独立的殖民地,尤其是美国,会毫不犹豫的“兄弟阋于墙”,甚至不惜兵戎相见,试举几例:
1812年,由于拿破仑战争的影响,英国海军封锁了美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在美国一再要求英国废止封锁,而英国置之不理的情况下,美国对英宣战 。结果,英国远征军打到了华盛顿,把美国总统官邸、国会大厦等等全部付之一炬 。结合后来英国军队火烧圆明园的事情来看,英国军队的确很喜欢在别国的首都放火 。
1826年,为促进拉丁美洲的内部团结,玻利瓦尔在巴拿马召开泛美会议,邀请英美两国参加 。英国与会代表在会上把美国的“海上自由原则”批的一文不值,极力劝说各拉美国家接受英国的航海法体系 。美国国会在辩论是否应该派出代表与英国针锋相对时,竟然没有一个人敢提及门罗咨文的原则 。
19世纪40年代后期,由于美国加紧在中美洲的扩张,英国做出强烈反应,甚至派军舰在中美海面上巡弋示威 。最后英美达成妥协,在1850年4月签订《克莱顿—布尔沃条约》,规定由英美两国共同保证运河区的中立,并规定未来的运河由两国共管 。
可见,在美、英两国的国家利益出现矛盾之时,双方针锋相对、剑拔弩张,“血浓于水”被搁置一边 。但是,这不能说明“血浓于水”的感情是虚假的,因为中国有句古话,亲兄弟还要明算帐呢 。在双方国家利益一致的时候,美国对英国确实表现出了“血浓于水”的感情 。拿二战来说,美国对同盟国的物资援助中,英联邦占比65%,而中国只占不到4% 。
同样,在19世纪中期,英美两国都极力扩张在华贸易,但是清政府是个硬骨头,好说歹说(马嘎尔尼使团、阿美士德使团的通商要求都被清政府断然拒绝)都没用,英国只好动用武力 。美国也想对华动武,谋取特权,但是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只能在东亚扩张的时候虚张声势,仅举两例:
1843年,美国想乘着中英《南京条约》的东风,谋取同样的在华权益 。来华全权代表顾盛要求直接进京面见中国皇帝,被中国政府拒绝 。在反复的交涉无果后,顾盛通知代理两广总督的程 采,曾经不幸在好望角耽搁下来的“圣路易号”和“潘理号”舰船立刻就要到达,并且美国政府已经决定增调太平洋分遣舰队来华 。
- 诸葛亮生命中最后一仗五丈原之战打法如何?结局怎样?
- 白沟河之战是靖难之役的转折点,它意味着什么?
- 唐朝也过平安夜?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竟如此之早
- 为什么明朝皇陵一座都没被盗过?其中有何秘密
- 慈禧太后口中那颗夜明珠价值8亿流落到了何处
- 高宠的妻子是谁?精忠岳飞中高宠老婆高杨氏简介
- 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收入排行榜
- 2017年中国商业地产百强企业排行榜:华润置地力压万达夺冠
- 全球五大体坛帅哥排名中国仅宁泽涛上榜,第五为最帅体操选手
- 文胸品牌排行榜前十名,中国文胸品牌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