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在《大义觉迷录》中,雍正自己也说过一些与“八人受谕”相矛盾的话 。雍正说:允禩、允搪都亲承康熙遗诏,方才“肯贴无一语,俯首臣服于朕之前” 。但雍正又说:“皇考升遐之日,朕在哀痛之时,塞思黑(允搪)突至朕前,箕踞对坐,傲慢无礼,其意大不可测 。若非朕镇定隐忍,必至激成事端”;“圣祖仁皇帝宾天时,阿其那(允禩)并不哀戚,乃于院外倚柱,独立凝思,派办事务,全然不理,亦不回答,其怨愤可知” 。胤禩、胤搪的举止不像在十个时辰前就已知道传位的遗诏,倒像是刚刚听到雍正要即位的消息而胸怀激愤的神情 。按《大义觉迷录》的说法,“八人受谕”的现场有皇十七子允礼等人在寝宫外伺候,而留存的隆科多密折上却说:“圣祖皇帝宾天之日,臣先回京城,果亲王(允礼)在内值班,闻大事出,与臣遇于西直门大衔,告以皇上绍登大位之言 。果亲王神色乖张,有类疯狂,闻其奔回邸,并未在宫迎驾伺候 。”所以,允礼根本不在寝宫外伺候,也不知道传位雍正的遗诏 。
第六,胤祯回京奔丧时,雍正曾密令在路上拦截收缴他与康熙往来的所有奏折密信,严防他带任何奏折信件到京城 。雍正如此心急的收缴胤祯与康熙的奏折,严防他带任何奏折信件到京城,可能是为了销毁康熙有可能传位于胤祯的证据,(雍正下令统一收缴百官奏折是在一段时间后) 。(详见后面)
第七,雍正生母德妃的表现有悖常理,雍正即位后,她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而且要以身殉康熙帝,被雍正阻止.接着又拒绝受封为皇太后,拒绝移居到太后应住的宫殿慈宁宫.而几个月后,她便暴病而亡 。
第八,雍正即位时是45岁,且体质偏弱,而古人的平均寿命仅50岁左右,相比之下,胤祯35岁,不仅年纪合适,他长期奔波在青藏高原上,也说明身体相当健康.
也有人质疑,若是康熙属于胤祯,为何不在康熙61年胤祯返京商量军机时,册封他为储君,而是让他继续返回军队 。对此,有人回答:
第一,当时康熙精神和身体很好(可参考当时的奏折和传教士马国贤文章里传教士为康熙检查身体的描述),至少康熙自己很自信他的身体状况,否则不会康熙61年隆冬还出去行围打猎 。皇九子胤禟当时还一度担心胤祯不能返回军队继续立功,而对下人抱怨 。
第二,当时康熙决定同策妄阿喇布坦议和,但想在谈判桌上拿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 。清朝廷还得继续在西北保持大量兵力,做出进攻的态势,警告策妄,和谈失败,就将进行军事选项 。如果临时换帅,会产生各种猜疑和谣言,动摇人心 。
第三,储君是皇位的合法继承者,但同时也是皇帝的地位和安全的最大威胁者,当年皇太子尚无军权,便已引起康熙的诸多猜忌,而如今大将军手握重兵,是让皇帝和朝廷惊秫的人,因此不可能让一个人即是大将军又是明立的皇储 。康熙必须等胤祯西线战事完后班师回朝,才会册立他为皇太子 。
第四,康熙自己曾经三次远征,并多次去蒙古行围或南方巡幸,每次出行都要很长时间,京中只留下太子(早期)或几位皇子(后期)值班,但他并不担心自己远离京中的时候会有政变,所以,康熙的经验会让他自信的认为只要传位于胤祯,即使他需要一段时间赶回来,也不影响 。
第五,有人质疑说年羹尧是雍正的门人,康熙让年羹尧供应胤祯的后勤,若是要传位于胤祯,难道不怕被雍正钳制吗?其实雍正在康熙朝表现一直是友兄爱帝,孝顺忠诚,吃斋念佛,富贵闲人,康熙从未怀疑过他有争位的企图(如果怀疑的话,雍正就会和大阿哥,八阿哥一样被打压了),并且胤祯一直在密折上汇报年羹尧刻意巴结送礼的情况,所以从康熙角度,当然认为年羹尧对十四没有威胁了 。
- 康熙十三子胤祥简介爱新觉罗胤祥的福晋是谁?
- 康熙的十阿哥胤誐简介步步惊心十阿哥结局如何
- 孝庄死前最后的遗愿康熙为何耗费38年都没解决
- 唐僧万取经原定三年为何花了十四年?原因是什么
- 康熙帝为什么要多次巡幸五台山?是找顺治帝吗
- 康熙与终身未嫁的侍女苏麻喇姑究竟是何关系?
- 康熙帝克后?揭康熙三位皇后为何都英年早逝
- 乾隆五阿哥永琪的生母是谁?乾隆愉妃生平简介
- 历史上五阿哥永琪有几个儿子?永琪的后代
- 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为何南北方的小年不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