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和苏武:汉代外交的双子星座( 二 )


苏武牧羊的形象,成为千百年来讲究“忠”与“节”的道德教育的榜样 。苏武在世代传承的民间舆情中有非常高的地位 。历代多有以“苏武牧羊”为主题的画作传世 。据戏曲史学者研究,有关苏武事迹的剧目,有《苏武牧羊记》,又称《苏武持节北海牧羊记》,又有《苏武和番》等 。元杂剧有《持汉节苏武还乡》,又作《持汉节苏武还朝》,《苏武还朝》、《苏武持节》、《英雄士苏武持节》 。传奇有《白雁记》,清杂剧有《雁书记》,也记述苏武故事 。然而与苏武同时的张骞,却没有能够在古代舞台上留下高大的成功使臣的形象 。
民间文化所呈现的这一情形,其实是与执政阶层的政治导向有关的 。我们统计汉代以后的正史记录,“苏武”出现的频率远远超过“张骞” 。看来,在中国正统意识中,所谓“张骞立功异域”(《后汉书·班超传》),是不如“苏武不失其节”(《晋书·王机传》)的;所谓“张骞怀致远之略”(《后汉书·西域传》),是不如“苏武以秃节效贞”(《后汉书·张衡传》)的 。张骞和苏武在后世文化天平上位置的高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上微妙的倾斜 。这一现象也透露出由于秦汉以来大一统王朝的成立与巩固,国家意识得以强化,社会观念已经出现这样的倾向:就实现外交成功(如张骞“凿空”)和维护国家尊严、表现政治忠贞(如苏武“全节”)两个方面来说,后者显得更为重要,这与先秦外交天才苏秦、张仪的时代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