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三国历史上货币大战的最终赢家?( 三 )


东吴比较蜀汉 , 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东吴也厉害 , 孙权铸的钱 , 叫“大泉五百” , 一钱顶五百钱!当时铸钱也是铜不够用 , 孙权就命令民间献铜 , 酌量付给报酬 。后来越搞越厉害 , 又出了“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 , 老百姓满手都是大钱 , 找零都没法找 。再说 , 好好的五铢钱 , 就换成这些“冤大头”回来 , 谁干?东吴的百姓尤其是商人反应激烈 , 坚决抵制 , 就是不用你这个“大泉” 。孙权还算明智 , 见此情况 , 下诏不再铸大钱 。已流入民间的大钱缴还官府 , 官府按比值兑换五铢钱 , 以此来减缓官民对立情绪 。但政府有时候也会装聋作哑 , 实际上有很多大钱并没有被收回 。蜀、吴的领袖在铸大钱的时候 , 总要有个堂皇理由 , 不然就很显得自己太无赖了 。铸大钱的理由当然有 , 就是小钱不值钱以后 , 用起来太不方便了 。经过黄巾、董卓之乱 , 处处经济凋敝 , 五铢钱随之狂贬 , 百姓去买一点东西 , 要背上一麻袋钱.
当然了 , 蜀、吴铸大钱的初衷 , 除了想搜刮点民财外 , 可能也真的有想方便流通的一面 。但是只要铸一次大钱 , 老百姓就要被剥一层皮 , 这是铁定的 。那时候的“扑满” , 可能都没人用了 。你存进去一百钱 , 放上一百天 , 钱没变 , 市场的东西也没变 , 可是等你取出钱来想买东西时 , 一百钱就只能顶一个钱用了 。越穷 , 就越买不起;越买不起 , 过一段时间就更穷 。恶性循环 , 生生不已 。汉末以后 , 五铢钱可谓命途多舛 , 名义上还存在 , 其实质量大大下降 , 政府只是利用它以往的好名声而已 。如今看来 , 三国之所以归晋 ,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魏国的货币政策好一些 , 晋朝是继承了魏的遗产 , 因此 , 司马家族才是三国货币战最大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