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为何不选更有才华的恭亲王奕訢继承皇位?( 二 )


在道光帝考虑继承人选的时候 , 长子、次子、三子早已不在人世;第五子又过继给了兄弟;而七子奕譞、八子奕詥、九子奕譓尚在襁褓之中 , 品格、能力、体质诸多方面均无从考察 。可供选择者只有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两人 。
如果让道光帝在这二子中择一而立 , 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二人均为庶出(奕詝出生时其母尚不是皇后) , 在年龄上仅差一岁 , 同在上书房读书 , 各有所长 。奕訢的长处是天资聪颖 , 在兄弟中首屈一指 , “就傅日授千言 , 少读即成诵” , 同时他又常习武功 , 操练刀法 , 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 为此道光帝特赐白虹刀 , 可见对他器重有加 。
总之 , 奕訢是道光帝的宠儿 , 与奕詝比较起来 , 他更受父亲偏爱 。可道光帝为什么最终没有选择奕訢作为继承人呢?
对此 , 史学界一般常提这段史料:道光二十六年三月 , 皇帝校阅南苑 , “诸皇子皆从 , 恭亲王奕訢获禽最多 , 文宗未发一矢 。问之 , 对曰:‘时方春 , 鸟兽孳育 , 不忍伤生以干天和 。’宣宗大悦 , 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 。
这段史料的意思是道光帝带着诸皇子打猎 , 奕訢收获最大 , 奕詝干脆没开弓 。面对父皇的询问 , 奕詝认为春天是鸟兽孕育的季节 , 他不忍心杀生 , 否则会改变大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道光帝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帝王所应说的话 , 因为帝王大权在握 , 生杀予夺 , 无人监督 , 具有一颗仁慈的心是十分必要的 。于是 , 道光就决定选他做太子 。人们认为此计出自奕詝的师傅杜受田 。
我感觉这段史料可信度很小 , 原因主要有下列三条:
1、满族尚武 , 以射猎多者为能 , 而且南苑行猎是奉旨行事 。奕詝打不着猎物已属无能 , 不知惭愧 , 反而指责猎杀是“伤生以干天和” , 是不是有指责父皇道光帝之嫌 。况且 , “伤生以干天和”这话很重 , 一位皇子岂敢随便说出 。
2、清朝在皇子教育时 , 并非一位老师只教一个皇子 , 一般是一位老师教所有皇子 , 无论谁作皇帝 , 都是自己的学生 , 做老师的完全没有必要偏袒其中一位皇子 , 从而承担风险 。
3、此事官书不载 , 档案不记 , 当事者不言 , 最早起自野史传闻与附会之言 , 由此也可判断 , 可信度极低 。
我认为道光帝之所以选择奕詝 , 原因应该有三:
1、与奕訢相比 , 奕詝没有大的弱点 , 而且更加老成持重;
2、在道光帝连丧三子之后 , 奕詝就是长子 , 在封建宗法社会中 , 长子的地位是很高的;
3、奕詝是孝全皇后所生 , 这位皇后备受道光帝宠爱 , 又因婆媳关系死得不明不白 。孝全皇后死时 , 奕詝仅仅10岁 , 立奕詝为皇太子 , 或许道光有愧对皇后的考虑 。
道光帝去世的次日 , 奕詝即皇帝位 , 以明年为咸丰元年 。传统史家对咸丰帝的评价在其父祖之上 , 认为其资质在清代诸帝里可居中流偏上 , 缺憾是体质薄弱而又纵情声色 , 因此英年早逝 , 逝世时年仅31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