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历史布朗族哀牢古国文化的传承人( 二 )


吃饭前要先祭祖、祭火塘,还要到佛寺“滴水” 。吃完饭要盛一碗“余饭”,这碗饭要放置数日乃至数月 。还要喂耕牛、祭犁耙、看鸡卦 。而这一切都是在主人和客人极其轻松、愉悦、乐趣融融的气氛中进行的 。“吃新米”和其他生产活动一起,组成布朗族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 。
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口头文学和民歌、民舞,组成布朗族绚丽多彩的文学艺术 。布朗族的民歌内容健康、形式多样,常常因地域不同而各有差异 。也因此面显得丰富多彩 。在双江流行的有儿歌、情歌、劳动歌,还不礼仪歌 。而且都有是用地地道道的本民族母语唱的,布朗族民歌的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一、短小、简洁明快;二、古朴、自然;三、歌词直率、朴实无华;四、歌舞一体、亦歌亦舞;五、可独唱、合唱,还可男女交替领唱、跟唱,增加美感;六、旋律悠缓、静 。各地布朗族都有不同风格的舞蹈 。而最具代表性的是流行我县的蜂桶鼓舞 。蜂桶鼓舞因其形似蜜蜂桶而得名 。
舞蹈者身背蜂桶鼓,边舞边击打身上的蜂桶鼓 。三步舞比较轻悠缓慢,五步舞则十分激烈畅快 。蜂桶鼓舞动作优美,十分引人 。它配有象脚鼓、 、钗、等打击乐器;并分男队和女队 。男队身背蜂桶鼓,边舞边敲;而女队则手持毛巾边舞边甩 。蜂桶鼓舞是群众性、参与性很强的舞蹈 。舞蹈时可数人、数十人,也可上百人进行 。蜂桶鼓舞源于布朗族的一个美丽的传说 。
传说中讲到,很久很久以前人类曾遭遇大洪灾 。是蜜蜂把天神引到一座山上,找到一对幸存的兄妹,人类才得繁衍至今 。天神让人类制作蜂桶,让蜜蜂住在里面 。人们因此受到启发,产生了蜂桶鼓舞 。蜂桶鼓无疑是布朗族最古老的打击乐器 。象脚鼓、 、钗、等,是他们接受南传上座部佛教以后才加入进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