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兵马俑坑,有一队士兵很特别 。他们手持白刃格斗的刺杀类兵器;却完全不穿铠甲 。在整个地下军团中,他们的形象显得十分特殊 。这队士兵究竟是干什么的呢?研究人员一直不清楚 。一个可能的推测是:战斗中有一些极其危险的任务,基本上是有去无回,重赏之下,这些完全不考虑生死的人站了出来 。这些士兵很可能就是敢死队式的陷队之士 。“喜”的竹简上还有这样的记载:秦军在战前和战后,都要大量饮酒 。大碗的酒使血流加快、使神经亢奋 。作战命令已经下达,战争即将开始 。要么战死疆场、要么加官晋爵 。在这种时刻,酒使所有的士兵只有一种冲动:奋勇杀敌、建功立业 。研究人员观察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秦军士兵的腹部都微微鼓起,这大概与长期喝酒有直接关系 。
再来看这些不戴头盔,护甲不多的秦军将士,似乎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这种不顾性命的行为,过于沉重的头盔和护甲妨碍了他们杀敌晋爵 。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 。这些陶土的战士向后人传递的是秦人强烈的尚武精神 。秦人有先进和强大的攻击武器,却不注重装甲,这是全军的规定呢?还是士兵的自觉行为?或许是来自秦人好战本性的一种上下共识?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人们还只能进行推测 。商鞅制定的军功爵位由低到高共有20级,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今天的军衔 。使用军衔是人类军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军队严格的等级管理制度的形成 。军衔也是军人荣誉的标志 。那么,两千多年前的秦军实行军衔制了吗?军衔必须是可以识别的,仔细观察这支2000多年前的军队,他们的发式、帽子和装束都有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跟军衔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考古学家袁仲一和他的同行们在寻找合理的解释 。
军团最前面的三排弩兵,身穿便装,头发统一梳成一个上翘的椎髻 。一些身着铠甲的步兵却将头发梳成发辫,贴在脑后;大量的步兵则戴着这种麻布做的尖顶圆帽 。从他们的位置和排列来看,士兵装束和发式的不同,并不是生活习惯差异所致,而是爵位级别的标志 。秦军弩兵 。弩是当时最为精准的射击武器 。专家推测,这些梳椎髻、穿便装的弩兵,很可能拥有一级爵位,他们是爵位最低的公士 。身穿铠甲、梳着发辫或戴着圆帽的步兵应该是二级爵,他们的名称是上造 。在这个巨大的俑坑中,公士和上造占了绝大多数,就是这些普通士兵构成了秦军的主体 。秦军军官又是如何划分级别的呢?
在这些纵队里,胳膊前伸、手握缰绳的是驾驶战车的驭手 。他们无一例外都戴着这种版状的帽子,铠甲也比普通战士的精致 。驭手的身份很关键,直接决定一辆战车的安全,他们会是军官吗?从兵马俑坑发现以后,我就提出了一个想法,一个车的驾首,头儿,是谁呢?是驭手,而不是像过去说的车左或车右 。参照史书记载,驭手的爵位至少在三级以上,这是秦军中最基层的军官,他们的权利是主管一辆战车 。仅仅一辆战车还无法构成一个作战单位,统领整个纵队的指挥官又是哪一个呢?这个军官双手按剑、气势威严,帽子的形状十分独特 。他的铠甲是所有陶俑中最精致的、甲片细小而规整 。前胸和后背都有花结,这种花结的作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现代军官的肩章 。专家考证,这样的军官应该是都尉,爵位大致在七八级左右, 他至少掌管一个纵队 。
界于都尉和驭手之间的是这些军官,他们戴的也是板帽,但板帽的中间有一条棱 。可能是军侯一类的基层军官,负责纵队所属的一个分队 。关于秦军的内部编制,兵马俑揭开的谜团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细节至今仍然无从知晓 。在世界军事史上,秦军很可能最早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军衔体系 。它的组织和管理已经很接近今天的军队了 。这种等级森严、井然有序的体制使秦军的作战效率要远高于其他诸侯国的军队 。这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士兵和军官各就各位、整装待发 。按照道理,这儿应该有一个最高指挥官,可考古人员发现:俑坑中级别最高的军官只是一个都尉,都尉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团长 。
- 秦始皇背锅两千年孟姜女哭长城是世人栽赃秦始皇?
- 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药只是幌子背后有何秘密
- 秦始皇为何杀吕不韦有四个不得不死的原因
- 揭秘秦始皇自称祖龙之迷其中竟然隐藏玄机
- 秦始皇陵中真的有流动水银做的江河大海吗
- 秦始皇陵为什么41年不敢挖宫殿竟藏外星人
- 杨达活了91岁,可她40岁才嫁人,生下一个孩子成为千古帝王
- 秦始皇陵地宫为何能够千年没被盗墓者染指
- 秦始皇还有后代吗?
- 秦始皇陵千年地宫之谜:秦始皇陵为什么不能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