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正英|帐篷里的那份红烧鸭


田正英|帐篷里的那份红烧鸭
文章插图
桂媛(左)和杨小丽(右)。郭荞璐 摄
泸州观察 郭荞璐 川观新闻采访人员 高启龙
月到中秋,佳节思亲。9月21日是中秋节,也是泸县“9.16”地震第6天。
泸县嘉明镇集中安置点12号帐篷,正是田正英、彭爱森祖孙俩临时的家。
这两天,64岁的田正英正因为一个约定没有实现而懊悔不已。放假前,她已经答应了外孙,要给他做最拿手的红烧鸭。“我买好了鸭子,准备等孙儿放假回来再杀个鸡,再买条新鲜的鱼,喊上他姑姑一家我们吃个团圆饭。”田正英说道。
“要是还住在原来泥巴墙的老房子里,这回肯定就遭了。”懊悔之余,田正英还是有些庆幸,“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2019年春节,田正英一家搬进了泸县福集镇大田社区团山堡村6组的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从彼时起,她们告别土墙平房,住进了砖墙小楼,开始了新的生活。今年起,女儿外出务工,田正英在家里操持,顺便照顾这正读初三的外孙彭爱森。
“我们昨天回去看了一趟,鸭子已经从冰箱里晃出来落到了地上。家里的电器都进水报废了。”15岁的彭爱森第一次亲历地震,眼瞅着家园变灾区,他依旧有些心有余悸。
惊喜来了。
两条独凳并拢搭成小桌,还摆上了这几天陆续收到的慰问月饼,彭爱森和外婆一起在帐篷里过中秋。
晚上6时30分左右,安置点的晚餐时间到了。领了两份盒饭回帐篷的彭爱森打开饭盒时有了一份小小的惊喜,除了白菜和瘦肉,还有一道红烧鸭。
和外婆的中秋节约定,如今在安置点的帐篷里意外实现了,彭爱森有些激动:“虽然还是外婆做的红烧鸭更好吃,但我绝对忘不了这份红烧鸭。”
一份意外的红烧鸭,让田正英、彭爱森祖孙俩收获了中秋节意外的感动。
“不着急,慢慢来。相信有党和政府在。”田正英说,这是她这几天来听到最多的话,“我觉得心慌着急的时候,也就在心里默念几遍,管用。”
这个中秋,除了田正英等受灾群众不能回家,还有一批人同样也没有回家。
在泸县嘉明镇集中安置点,一顶帐篷外面还贴上了海报——“儿童电影院”,上面还注明了“今日影片:《飞奔去月球》”。七个六七岁左右的孩子在帐篷里分坐两侧,聚精会神地看着电影。
播放动画片的,是来自宜宾市长宁县竹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桂媛。震后6天以来,这个21岁的女孩成了安置点上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青青儿童乐园“小仙女”老师。
“小仙女”老师本来就是一名泸州人,在宜宾工作的她,原本中秋节是要回家过节的。“我来泸县只给我姐姐说了,没给爸妈具体说,就说是中秋节临时要出差。”桂媛说,她前天晚上和妈妈视频过一次,“在酒店里,看着都一样,没给他们说我在哪儿。”等从泸县离开后,桂媛才打算给爸妈如实交代。
和桂媛一起在儿童电影院旁的,是她的队友杨小丽,宜宾长宁人。“在这里陪小朋友们一起过中秋节也要得。”杨小丽指了指帐篷里正在看电影的小孩说,她家的小孩也差不多大,每晚都打电话问自己什么时候回去。但对于杨小丽而言,参与抗震救灾,不仅是工作,更是个人的回报与感恩。“我们家在双河镇,就是之前长宁地震的震中。当时也是四面八方的人来帮助我们,我们现在要讲回报。”杨小丽动情地说。
今天上午,安置点里传来好消息,学生们陆续接到了复课通知。据了解,截至目前,泸县全县高中学校除泸县二中和泸县建校以外,其余校舍受损相对较轻,预计能于明天组织复课。对于明天不能复课的学校,县教体局明确了“停课不停学”工作方案,要求学校利用微课推送、线上辅导等形式指导学生开展舒缓减压、体育锻炼、趣味阅读和自主学习,保证学生灾后停课不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