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献计:刘备取成都为何不用庞统的上策( 二 )


中策最终实行 , 实际最为稳妥有利
庞统的中策是让刘备率领大军来到白水关 , 号称是要返回荆州 , 然后通知白水关守将前来作别 。白水关守将是杨怀和高沛 , 两人本来就敬佩刘备的威名 , 建议打发刘备走的意见又是他们提出来的 , 听到刘备要走 , 心里必然高兴 。这样一来 , 两人就会轻装前来 , 只要他们来 , 就将他们扣押 , 趁机收编他们的军队 , 进而兵发成都 。刘备同意了这个中策 。
刘备入川是得到刘璋手下张松和法正等人暗中支持的 , 张松暴露后 , 被刘璋杀掉 。刘璋命令各关将领不要再把文书传送给刘备 。刘备将白水关督军杨怀和守将高沛招来 , 以这个理由将他俩杀了 。刘备进入关内 , 将守关将士的妻子儿女押做人质 , 趁机收编了这只部队 , 让黄忠和卓膺带领他们向成都进攻 。在绵竹 , 督军李严又率领众将投降了刘备 , 刘备军力更加强大 , 很快来到了成都很近的雒城 。在雒城 , 刘备围而不攻 , 一年后雒城破 , 刘备来到成都城下 , 十几天后刘璋出城投降 。
实际上 , 刘备走这条路线最为有利 , 攻下白水关 , 刘备既得了地又得了兵 , 攻下绵竹 , 刘备同样是既得了城又得了兵 。围困雒城一年 , 虽然时间长了一点 , 并不是刘备没有能力早一点攻下来 , 实际是刘备的一种策略 , 那就是让刘璋不能分兵 , 腾出时间给诸葛亮、张飞等人攻城略地 。等到成都打下来 , 益州的大部分城池已经掌握在刘备手中了 。可见 , 这条路线是既稳妥又获利最多 。
其实下策之外还有下下策
庞统的下策是让刘备率军退回到白帝城 , 连接荆州积蓄势力 , 慢慢图谋杀回成都 。实际上 , 这个下策也不是一无是处 , 白帝城也属于蜀地 , 来到这儿后 , 马上从荆州调兵掠城占地 , 同样能够得川 。由于刘璋昏暗无能 , 北部又有一个张鲁要防 , 他很难做出一个防住刘备的战略计划 。即便是真要出兵应战 , 益州内部大臣将领各怀鬼胎 , 也很难说那时候就不会出法正、李严 , 来一个像绵竹一样的临阵倒戈 。而这样计策的实施 , 虽然是慢一点 , 倒也稳妥 。所以说 , 这下策也有可取之处 。
除了这上中下三策 , 庞统还暗示了另一种情况 , 这就是等待不作为 , 也可以称之为下下策 。庞统的话是这样说的:“如果犹豫不决 , 长久滞留此地 , 就将深陷困境 , 于理是难以长久的 。”庞统这话虽然有让刘备赶快决断的意思 , 但说的也是实情 。当然 , 刘备是战略家 , 又是从无数阵仗中拼杀出来的人 , 是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
不管是上策还是中策 , 刘备用的都是庞统的计策 , 只不过是所处的位置不同 ,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 因而做出的选择也不同 。这不像有些领导 , 一定要把下属的意见换一个说法 , 或者是换一个说法变成他自己的意见才来实行 , 一定要显得比别人高明 。实际上 , 能用人的领导才是最高明的领导 , 也是最有才能的人 。受文学作品的影响 , 刘备这个人好像没有多少本事 , 只不过是沾了皇叔名号的光 , 武靠着关羽、张飞的帮衬 , 文靠着诸葛亮的谋划 , 才让他有所成就 。可真要回到史实当中看看 , 刘备还真不愧是天下枭雄 , 并不是浪得虚名 。取成都用的虽然是庞统说的中策 , 可实行起来却是一种大框架大战略 。也难怪他能在打下成都后短短时间内拥有益州全境 , 这就是一个主公和谋士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