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5月,清政府所谓的“责任内阁”成立 。其13 名成员中汉族官员占4名,蒙古官员1名,其余均为满族贵族,因而被称为“皇族内阁” 。明人一眼即可看出,它不仅起不到限制皇帝的作用,反倒是强化皇权的工具 。
至此,清政府假立宪的面目完全暴露,人们彻底意识到靠这个反动政府实现宪政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用武力推翻它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随后波及南方各省 。11月,清政府慌忙公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以挽救危机 。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政府预备立宪颁布的第二个宪法性文件,其中虽然缩小了皇帝的权力,但扩大了国会和内阁的权力 。如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宪法由资政院起草决议,由皇帝颁布之”;“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之”;“国际条约非经国会议决,不得缔结”;“官制官规以法律定之”等等,仍坚持“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 。另外,它只字不提人民的权利 。
尽管《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中少了《钦定宪法大纲》中那种咄咄逼人的君主专制的威势,可圈可点的进步内容多了一些,但此时此刻它已无法挽救清廷颓势,革命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如火如荼地展开,清政府的灭亡指日可待 。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实质是为了拖延时间,愚弄人民,可以说是反动、腐朽的清政府在行将灭亡之前垂死挣扎的“闹剧” 。之所以称其为“闹剧”,是因为由封建专制政府自己改变政体,自上而下地实行宪政本身就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清政府之所以要上演这出闹剧有如下几个原因 。
首先是为了迎合帝国主义列强的要求 。自1840年以来一直不断加紧对中国侵略、试图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在1900 年的义和团运动之后,由于看到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终于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于是被迫改变对华政策,由以前的“分而之治”转为“以华治华”,企图利用清政府实现它们长久统治中国的目的 。
但清政府的封建落后性又使得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于是为了自身利益的长远考虑,他们要求清政府仿行“民主宪政”,与资本主义接轨 。另一方面,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依赖性也加强了,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就是清政府彻底投入帝国主义列强怀抱的标志,对于“主子”的要求,清廷自然不敢不采纳 。
其次是为了消除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 。1895年甲午战争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与各地反清反帝斗争日渐合流,起义不断,他们渴望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 。各地革命党人的武装暴动虽然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给清廷造成很大的压力,疲于应付,手忙脚乱,于是清政府企图通过立宪来消除孙中山等革命党所领导的武装暴动的基础 。
第三是为了拉拢资产阶级立宪派 。在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中国人形成对皇权依附的顽固心理 。即使到了清末,在资产阶级分子中仍然有许多人对皇帝抱有幻想,希望能像英国、日本那样通过君主立宪来平稳过渡,实现社会的政治变革与国家的繁荣富强 。曾在1898年戊戌变法中出尽风头的康有为、梁启超等就是立宪派的中坚 。清政府企图以“政治上导以希望”的策略,拉拢他们,以减少和分化反对力量 。
第四是为了稳定统治集团内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加强团结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一次次战败、割地、赔款,清朝政府内部逐渐分化,一些人意识到旧有的制度已经难以将中国救出苦海,他们主张引进西方的制度改造中国,但由于守旧势力的强大,这些人一直未能形成气候,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的力量才有所改变 。
- 揭秘日本桶狭间之战背后隐藏了什么真相
- 揭秘大坂之战的过程大坂之战的结果如何
- 揭秘秦始皇陵的机关暗器盗墓者竟然必死无疑
- 揭秘:国修建长城是为了防范土耳其?
- 揭秘历史上的乌拉那拉middo;如懿:最悲情的皇后
- 揭秘:梁山女将扈三娘其实是宋江的梦中情人!
- 太子扶苏为何不姓赢而姓赵?揭秘扶苏的悲剧人生
- 揭秘历朝历代皇帝后宫妃子真实数量后宫三千并非事实
- 揭秘:美女皇后阴丽华竟是古人娶妻的最高标准
- 揭秘:古代战争中阵法的真实面貌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