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笔记:流落凡尘,举世难容的妙玉( 二 )


妙玉的才华 , 在七十六回中有很好的体现 , 她对湘云、黛玉所联诗句的欣赏与点评及稍后的小试牛刀 , 一口气续出十三韵 , 才气不在钗、黛之下 。妙玉的洁癖 , 略有些过 , 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 , 所以才会有“才高人愈妒 , 过洁世同嫌” , 终止必欲除之而后快 。
正因为妙玉的背景是模糊的 , 我更倾向于把她看作一个化身 , 是高贵的生命和超绝的才华的化身 , 为世俗所不理解 , 为世俗所不容纳 。第二回中借雨村之口发了一段颇具荒诞色彩的宏论:“……所余之秀气 , 漫无所归 , 遂为甘露 , 为和风 , 洽然溉及四海 。彼残忍乖僻之邪气 , 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 , 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 , 偶因风荡 , 或被云催 , 略有摇动感发之意 , 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 , 偶值灵秀之气适过 , 正不容邪 , 邪复妒正 , 两不相下 , 亦如风水雷电 , 地中既遇 , 既不能消 , 又不能让 , 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 。故其气亦必赋人 , 发泄一尽始散 。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 , 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 , 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 。置之于万万人中 , 其聪俊灵秀之气 , 则在万万人之上 , 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 ,  又在万万人之下 。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 , 则为情痴情种 , 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 , 则为逸士高人 , 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 , 断不能为走卒健仆 , 甘遭庸人驱制驾驭 , 必为奇优名倡 。”援引此论 , 则“十二钗”身上多少都有些这样的“气” , 而妙玉是最为显著的代表 。黛玉《葬花吟》中有“质本洁来还洁去 , 强于污淖陷渠沟” , 和妙玉的“无暇白玉遭泥陷”也遥相应合 。
妙玉最终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 “金玉之质 , 终遭泥淖” , 这是必然的结局 , 妙玉的悲剧 , 一方面是世俗所致 , 另一方面 , 也是性格所酿 , 换言之 , 就是性格和世俗的不相容 , 所以 , 妙玉的仙曲就叫《世难容》 , 可见曹翁看得透彻 。王国维有诗云:偶开天眼觑红尘 , 可怜身是眼中人 。曹翁终究也未能摆脱这命运 。如果说人是万物之精华 , 而妙玉这样的人则是精华中的精华 , 把这精华中的精华加以毁灭 , 就具有格外的悲剧意义 , 引起无尽的痛惜和深思 。这是天才的悲剧 , 这样的悲剧 , 以前发生过无数次 , 以后也还会继续发生 , 我们无法阻止 , 只能扼腕叹息 。不论他们的生命多么短暂 , 不论他们的结局如何悲惨 , 但他们没有虚度生命 , 而是留下了璀璨的光芒 , 这就够了 , 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们 , 但是希望我们能够欣赏他们 , 能够少参与一点残害天才的事 , 因为我们 , 就是“世人”、“槛内人”啊 , 一个这样的人的力量不足道 , 而合在一起 , 就成“乌合之众”了 , 也便是鲁迅所谓的“虚无之阵” , 能杀人于无形之中而不自知 , 故不可不慎 。